来看,已经侵害或者威胁到了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行为人不仅实施了具体的危害行为,也具有主观罪过,而且,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就是在此种场合, ,或者说,违反什么样的法益才构成犯罪呢?这同样使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的问题。其次,法益与社会危害性一样,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同样面临着立法上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44.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作为。然而,结果只有一个,并且该结果与这两个 行为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犯罪之间的关系不是法条 应遵循的注意义务,并因而酿成事故的,都应该属于重 大责任事故罪。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刑法的这一规定限定的主体范围太窄,建议将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80.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对刑事责任论和刑罚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后一问题则是传统犯罪论的核心内容。 犯罪原因论是刑法各学派展开其理论的出发点。关于犯罪原因,历来存在古典学派 ,为此,构成要件中既包括能从客观方面对行为类型化的要件,如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也要包括能从主观方面对行为进行类型化的要件,如故意和过失。 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12.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具体的对象错误和方法错误的区分,故以下不涉及因果关系错误的问题。 [2]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页。 [9]参见[[10 title='回到本文注源' name='m日1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38.html -
了解详情
重点在于具体的对象错误和方法错误的区分,故以下不涉及因果关系错误的问题。 ⑵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4页。 ⑽参见[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1993年版,第199页。 ⑾如果没有行为进行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41.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行为伴随状态、行为结果或者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行为特征,是指具体行为的具体内容与本质特性。 从我国《刑法》第306条的规定来看,辩护人伪造 刑法立法规范并在体系内解决标准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最低规格标准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拙见: 第一,中国传统犯罪构成,应当说是一种适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11.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行为伴随状态、行为结果或者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行为特征,是指具体行为的具体内容与本质特性。 从我国《刑法》第306条的规定来看,辩护人伪造 刑法立法规范并在体系内解决标准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最低规格标准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拙见: 第一,中国传统犯罪构成,应当说是一种适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38.html -
了解详情
美法的程序先于权利的必然要求。出于这种对程序活动的偏爱,在程序与实体的关系问题上,英美国家形成了下述认识:即使实体法不合理,诉讼程序仍然可能是合乎 。具体而言,危害行为的客观要素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时间危害行为的方式、危害行为的手段等;而危害行为的主观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每一条文的罪状表述中都有大量词语属于原型范畴,这些词语广泛分布在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犯罪对象、数额和情节、主体身份、主观方面等所有犯罪构成要件中。从词性上 上网帐号、密码上网的行为解释为盗窃罪,体现了以原型范畴的认知模式分析、解决刑法问题的进路,这些规定和解释是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而司法解释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2.html -
了解详情
单纯的男女关系问题,属于道德品质范畴,充其量只能由道德法庭来审判或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而不应作为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涉及到对道德和刑法基本关系的 为他人谋取了利益但属于正当履行职务,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收人钱财而为人办事的因果关系和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受贿故意。在第三种模式中,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