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即现行刑法将包括《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在内的 害之故意及其行为与危险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都在所不问。可见,抽象危险犯的设置使得追诉机关的举证责任大为减小。 综观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刑事立法,抽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3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刑法的目的便是刑事立法的目的。它指导立法者确定犯罪的性质、范围与种类,是立法者规定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意义之所在。刑事立法只有以 行为和结果同时发生的犯罪,如非法侵入住宅罪、侮辱罪等。行为犯只是不需要判断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实害结果。例如,《日本刑法典》第108条规定的放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84.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刑法的目的便是刑事立法的目的。它指导立法者确定犯罪的性质、范围与种类,是立法者规定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意义之所在。刑事立法只有以 行为和结果同时发生的犯罪,如非法侵入住宅罪、侮辱罪等。行为犯只是不需要判断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实害结果。例如,《日本刑法典》第108条规定的放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14.html -
了解详情
害前移至规制风险,从而实现法益的周延保护;主张弱化因果关系理论,强调客观的风险而非因果关系才是归责的基础,客观的类型化的要件的实现才是归 不负责任的怪现象。风险刑法暗合了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所谓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大意就是通过立法规定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以及司法追究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明确国家惩恶扬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22.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论。因为不作为在物理意义上是无,而行为概念的标志是意识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不作为不存在这种标志。[2] (P44, P52)但同样持自然主义 行为概念的区别机能。实际上,犯罪成立判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意图通过行为概念把刑法中不值得考虑的情形直接排除是人们对行为概念机能的过高企盼。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65.html -
了解详情
款行为实施的,错征的税款或错误的征管行为不能成为抗税罪的犯罪对象。从因果关系上看,也是税务机关或者税务工作人员错误在先,纳税人的抗拒在后,且有 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即使数额较大,也不宜以抗税罪追究刑事责任。(2)抗税数额是否作为衡量情节严重的标准?《刑法》以是否情节严重为界限规定了两个档次的刑罚。理论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7.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被量加一等,可能是由于被伤者已经死亡。虽然死非殴伤,但多少有些联系,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在考察刑事上的因果关系时并非仅限于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国非常重视对法官裁量权的监控,并且设立绝对确定的刑事责任,试图以否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来防止解释的异化,这又与法官们非常注重罚当其罪这样一个朴素的正义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5.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被量加一等,可能是由于被伤者已经死亡。虽然死非殴伤,但多少有些联系,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在考察刑事上的因果关系时并非仅限于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国非常重视对法官裁量权的监控,并且设立绝对确定的刑事责任,试图以否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来防止解释的异化,这又与法官们非常注重罚当其罪这样一个朴素的正义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57.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为实体法律要件事实,对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价值评判和利益衡量以及要件事实与行为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决定着立法者对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摄取和规定。法律真实论 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一致的。在实然的处理上,民事案件可以与刑事案件有所区别,但这并不是由于作为实体法律要件事实认识应然要求的诉讼证明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应当区别情况,遵循一定的规则。[8]若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行为与权利人的损害后果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如一因一果(多果),可直接确认因果关系的 不法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其损害后果主要是对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了损害,而刑事责任主要以剥夺自由和罚金为手段,对于受害人并不能起到直接的救济作用,因此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