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制价值。 (二)刑法因果关系理论 因果关系(causation)存在于结果犯的犯罪成立要件中。美国在法律上和学术界关于因果关系的公认理论是法定原因( 诉讼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改革和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体现司法公平:相同问题相同解决,相似问题相似解决)日益受到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64.html -
了解详情
【作者简介】 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 8頁。 [8]赞成结果无价值,就应该在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上坚持彻底的条件说。但是,由于条件说确定的因果关系范围过于广泛,况且,在出现介入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2.html -
了解详情
论据没有说服力。欺诈诉讼行为中的因果关系问题,实为第三因素介入时的因果关系认定问题。我国的理论发展显示,“近年来,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逐渐摒弃了过去的必然 关系说正成为我国、日本、台湾等主要表现为大陆法系特征的国家和地区,在刑法、侵权行为法领域判断因果关系的理论通说。该学说以是否可预见第三因素的介入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8.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一定的因果关系和经验法则通过判断推理将事实状态描述出来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洞的臆想。因此,先行行为的危险状态不同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危险性 具有社会危险性,而且与无责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先行行为人仍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义务。”(注:熊选国:《刑法中行为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8.html -
了解详情
,故其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不作为),判处有期徒刑4年。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这一判决。[该案例参见《中国审判案例要览(1996)》(刑事审判卷)。中国 的因果关系属于不作为行为所特有的因果关系。不作为是否具有特殊的因果关系原理?这在刑法理论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不作为行为要构成犯罪,其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理论的提出,刑法体系再一次变换了形象。这一体系建立在目的行为的概念上:自然人通过思想上的预期和相应的中间性选择,把因果关系的发展引向了 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9. [10]韩永初.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嬗变[J].河北法学,2007,(1):124. [11][澳]皮特凯恩。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778.html -
了解详情
,不过是牧野英一所说的因果关系的经过或者木村龟二所说的客观处罚条件(59),进而从根本上防止对我国刑法具体规定的解释滑向刑法主观主义。 最后需要指出 刑法通论》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4页。 ⒇参见林钰雄:《新刑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页。 (21)参见苏俊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101.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历史性跨越,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遗憾的是,刑事和解并没有得到刑法上的正名,这就使得和解在适用的犯罪类型与法律效果等方面无法实现实体法与 承担责任,并由此对行为人进行刑法评价。据此,当被害人过错成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主要或全部原因时,一方面,加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阻断,另一方面行为人很可能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443.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地指出,在其他情况下,这种自我醉酒的因果关系的故意对于这种结果是缺乏的。)只有通过行为人故意地进入无罪责能力的状态之后,他才着手进行构成行为,并且才 的意见不尽相同。有学者批判说,故意和过失都是犯罪理论体系上的概念,不具有刑法体系概念意义的,就不应当冠以此类名词,针对原因行为使用故意和过失,会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2.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地指出,在其他情况下,这种自我醉酒的因果关系的故意对于这种结果是缺乏的。)只有通过行为人故意地进入无罪责能力的状态之后,他才着手进行构成行为,并且才 的意见不尽相同。有学者批判说,故意和过失都是犯罪理论体系上的概念,不具有刑法体系概念意义的,就不应当冠以此类名词,针对原因行为使用故意和过失,会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3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