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个条件;它从总体上告诉人们在认定形形色色的犯罪时所依据的大致标准是什么,从而不至于迷失在犯罪行为林林总总的事实之中。而且,这些条件又都通过刑法总则或者 一些具体的量刑情节如主犯、从犯、自首、坦白等的判定问题。但这些情节的认定一般都是建立在对行为人准确定罪的基础之上的。 [8]如大谷实教授采取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01.html -
了解详情
哪几个条件;它从总体上告诉人们在认定形形色色的犯罪时所依据的大致标准是什么,从而不至于迷失在犯罪行为林林总总的事实之中。而且,这些条件又都通过刑法总则或者分则 坦白等的判定问题。但这些情节的认定一般都是建立在对行为人准确定罪的基础之上的。 ⑻如大谷实教授采取的犯罪论体系便是:构成要件该当性(包括客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5.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立法所关注的一类严重犯罪,也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惩治的严重刑事犯罪。然而,公共安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 ,第174页。 [11]引注同⑼。 [12]这属于1979年刑法时曾经存在的一种类推定罪判刑的做法。在这里,我们换个角度讲,这一错误源于地方法院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2.html -
了解详情
。 实体主义者认为,Winship案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要求本身必须依靠犯罪基于合宪性考虑是什么(what a crime is for constitutional purposes)的实体性观念。如果州能够使任何东西成为犯罪,则Winship案所确立准则作为针对丧失自由与施加耻辱烙印的保障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45.html -
了解详情
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受害人为一人受重伤(即未死亡)的情况下,肇事行为人有逃逸行为的,依据《解释》第二条,有逃逸行为的依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这明显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二)对逃逸行为的规定缺乏科学的依据 逃逸行为成立与否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接下来的问题是,我国刑法并未对逃逸做准确的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78.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适用原则,以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定罪量刑。[31]这种情形,类似于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情形,后者虽然也能够同时符合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的犯罪 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 [18]不论是什么构成要素的交叉,甲法条所规定的犯罪,都不是乙法条所规定的犯罪。甲罪、乙罪之所以仍然可以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40.html -
了解详情
是哪个年份所定的版,否则易出讹误。本文所用的《大清律例》为道光六年的版本,选此版本作为分析的依据,在于它恰恰处于《大清律例》发展过程中的中间 文没有解释,如果要如法,那么这个法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这方面的行业标准?如果没有,那么怎么判断如不如法呢?则只能凭借司法人员的主观标准。而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场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5.html -
了解详情
是哪个年份所定的版,否则易出讹误。本文所用的《大清律例》为道光六年的版本,选此版本作为分析的依据,在于它恰恰处于《大清律例》发展过程中的中间 文没有解释,如果要如法,那么这个法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这方面的行业标准?如果没有,那么怎么判断如不如法呢?则只能凭借司法人员的主观标准。而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场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7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这一问题而言,也许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的问题是证据相互印证的限度。即证据相互印证到什么程度,法官就可以采信证据或认定案件事实;证据相互印证 书,第29页注。 [25]口供作为定罪依据时需要补强,其他言词证据也不能作为定罪的惟一根据,也需要补强,这是不言而喻的。陈朴生教授在谈到台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4.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种情形,如果现在把教唆他人自杀解释到故意杀人罪是牵强的(但)有定罪的必要,可以考虑单独规定一条罪。[32]在这一思路之下,有学者 构成论证的理由。[37]这一论点看似合理,但是,如果法律的运行不以现实的需要为归依,它还有什么可以作为评价自身优劣的依据呢?对于该论者所提出的如果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