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的精神和理念, 如何确定实质的判定标准是犯罪论中的难题, 莫衷一是, 可见违法性的实质判定是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多趋于从阻 结果无价值而忽视行为无价值。目的说认为违法性的实质在于违背国家为社会共同生活所设定的目的, 对于行为的实体内容进行认定时, 必须以国家规定的产生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8.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的精神和理念, 如何确定实质的判定标准是犯罪论中的难题, 莫衷一是, 可见违法性的实质判定是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多趋于从阻 结果无价值而忽视行为无价值。目的说认为违法性的实质在于违背国家为社会共同生活所设定的目的, 对于行为的实体内容进行认定时, 必须以国家规定的产生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73.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庭上行使辩护权,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并不以刑法学著作是否表述为转移。其次,认为在犯罪构成这个舞台上,唯一没有表演余地的只是辩方的观点,并不确切 效率存在对立,两者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两者同时又是统一的,实现正义是其共同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可能基于不同价值取向,侧重点不同。片面强调公平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遂与未遂并存;亲手犯;归责原则 基于一部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只要共同犯罪人中有一人的行为导致了某种犯罪之既遂所要求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实现,那么,该犯罪的所有 怂恿和鼓舞、在行动上受到推动和协作的结果。任何一个在场的实行者,无论其是否强奸得逞,都对其他实行者施加了心理和物理上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受害人形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针对实践中出现新经济现象,刑法是否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如何发挥刑法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防止刑法的过度介入而 刑法新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43}陈兴良.共同犯罪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4}郭立新,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6.html -
了解详情
其意义。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判断行为人在防卫过程中杀死侵害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并不是从其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或者客观要件的角度来 构成之中,但又独立于传统刑法学理论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即四个共同要件和分则具体犯罪的特殊要件) 。正当防卫等排除犯罪性行为作为消极要件的必要性前面已有说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4.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主体,是可能也应当存在共同犯罪的。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明确: ,其合法性有待进一步论证。我们认为,《批复》是对刑法分则未规定单位可以构成盗窃罪而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解释。它虽然是对单位盗窃的解释,但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56.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进行考察,而且对行为所包含的数量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一定的数量对决定某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形态的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我国1997年刑法第13条规定: 存在和变化的情状和环节。这里所讲的作为犯罪构成定量因素的情节,具体是指刑法分则中明文规定的、犯罪构成共同要件要素以外的表明行为的法益侵犯程度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54.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见解应以其他非法占有主体与吴某构成共犯为必要。因为,贪污罪以个人贪污数额为定罪量刑之基础,只有在成立贪污共同犯罪的前提下,吴某对所参与的贪污 私分国有资产罪,除必须掌握集体违规私分国有财产的形式特点外,单位对所分财产是否具有自主支配权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也就是说,如果是单位把能够自主支配的钱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0.html -
了解详情
,是客观存在的罪过状态的形式,基于共同过失是否应当负共同犯罪的责任(成立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上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共同过失的问题,包括过失共同正 犯罪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 l )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以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构成,排除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的可能性。例如我国刑法第25 条的规定;煞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