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主体进行限制似乎有失公允,然而刑法规定的合理性是勿庸置疑的。不像国家机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有诸多前置法的保护个人信息具体义务的规定,[5]其他组织和人员对公民个人 。(参见:张旭,张曙.也论刑事推定[J].法学评论,2009,(1):1621.) [13]在我国刑法中,刑事推定规范是有前例可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28.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从而要求人们履行其刑事法律义务的方式,来实现保护法益的目的。例如,我国刑法第138条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 第一辑,中国方正出版社。第300页。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8,119121.124. {2}(德)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5.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在事故现场等待公安人员来处理的行为,应当视为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自动投案的行为,肇事者经公安人员盘问后能如实供述肇事经过, 的自首。这在逻辑上缺乏关联性,即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义务与《刑法》交通肇事罪的自首并无必然性联系。只有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36.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在事故现场等待公安人员来处理的行为,应当视为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自动投案的行为,肇事者经公安人员盘问后能如实供述肇事经过, 的自首。这在逻辑上缺乏关联性,即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义务与《刑法》交通肇事罪的自首并无必然性联系。只有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25.html -
了解详情
。[1](P115)2.行为犯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方面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 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齐备,犯罪即为既遂 犯的类型只能是结果犯而不能是行为 犯。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 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669.html -
了解详情
类型案件判决不一,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适性。 3、刑法保护的不足性。许多国外刑法都规定见死不救罪[5],而我国刑法中没有关于不救助构成犯罪的规定 救助义务,他则同时违反了对国家和对受害人所承担的义务,所以他不仅应依刑法对国家承担刑事责任,而且可被提起民事诉讼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25]可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10.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问题。{23} (三)加强国内法立法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海盗罪,在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今天,刑法规定的缺位意味着无法对利用海盗罪对相关行为进行审判。 。{25}根据现有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条约,彼此配合,明确在打击海盗过程中的合作义务,引渡的义务,法律协助、联合行动和解决争端等具体内容,实现对于海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38.html -
了解详情
便是判断行为是否具有义务违反性。刑法中归责判断的复杂化源于规范问题的复杂化,由规范成为归责判断中的施力点而引起。为推进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 相一致。比如,德国学者Gossel倾向于对所争议规定的规范保护目的做较为狭义的理解,认为被告人已经违反建筑法注意义务,但由于后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排除纵火所制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4.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我国法理学教科书认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11]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包含主体、客体、 概念实际上是空洞的,这与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形式概念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构成要件中就必须具有价值判断的要件,这就是违法性要件。我国学者通过对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7.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权利的实现则无从谈起。 既然有法律上的特定情形和条件,就意味着行使这些权利是有限制的,这些限制便是应当遵循的义务,包括不作为和作为。不履行义务, 然而对于自愿要求解除死亡痛苦而进行科学调节的安乐死与刑法中的犯罪又存在着怎样的不同呢?我国刑法规定表明,犯罪的本质是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社会危害性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