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构成强迫卖血罪,而无偿强行采集血液的反而无罪的不合理的局面(通常认为,未与人体相分离的血液不能成为抢劫罪的对象)。如后所述,笔者认为第234 摘取、出卖人体器官以及是否从出卖行为获利不影响既遂的认定。[27]另有学者认为,由于刑法将本罪规定为侵犯他人身体健康的犯罪,所以,只要对被摘取人体器官的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089.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在有罪中,亦有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不同观点;而认定无罪的理由也各有不同。 #p#副标题#e# 由此,可以看出司法实践 被盗物品,使得财产所有人完全失去了对财产的控制,这种行为实际上属于盗窃行为的继续,它促成了盗窃未遂向既遂的转化。所谓承继说,是指一个犯罪人有意识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08.html -
了解详情
使司法更精细化,将基本犯与加重犯均既遂的情形,与基本犯或者加重犯未遂的情形相比较,在量刑上尽量区别对待。 四、共犯的认定 德国刑法规定成立抢劫致死罪 第5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11年版,第315页。 [51] 沈志民: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新探,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第77页。 [5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57.html -
了解详情
没收财产。2001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抢劫杀人批复》)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 . [21]沈志民.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新探[J].当代法学,2005,(4). [22]张苏.论抢劫致人重伤、死亡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09.html -
了解详情
日文版,第172~174页。) 第一种主张是,事后抢劫罪只有在盗窃既遂的场合才能成立,其既遂、未遂的标准,应该根据盗窃犯人采用暴力、胁迫手段是否达到防止所 致死伤罪有重要差别,如果不把财物取得与否作为既未遂的认定标准,反而注重侵犯人身的方面,这不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再说,按第二种主张,只要基于刑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8.html -
了解详情
日文版,第172~174页。)第一种主张是,事后抢劫罪只有在盗窃既遂的场合才能成立,其既遂、未遂的标准,应该根据盗窃犯人采用暴力、胁迫手段是否达到防止 抢劫致死伤罪有重要差别,如果不把财物取得与否作为既未遂的认定标准,反而注重侵犯人身的方面,这不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再说,按第二种主张,只要基于刑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责任。不难明白,若要肯定故意杀人的既遂的责任,前提也是必须首先肯定故意杀人罪共同正犯的成立,若不首先认定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就不能将故意的 这一点上,部分犯罪共同说才被指责存在按其理论逻辑本来只能得出杀人未遂的结论却得出杀人既遂的结论的致命缺陷。例如,在甲、乙各自出于杀人、伤害的故意,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
公私财物并且携赃逃离现场,即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才能认定是抢夺罪的既遂;未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是抢夺罪的未遂。(注:参见唐若愚:《抢夺罪 该无形财产的控制。所以,以失控+控制说作为区分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有可能将一些已达既遂的情形作为未遂对待,从而放纵了犯罪分子;而控制+逃离现象说主张夺取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6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控制财物,这种情况也应该认定为盗窃既遂,而没有理由以未遂论处。[17]因为,刑法是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实际上是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的 该司法解释条款还规定,抢劫罪的八种处罚情节中除“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这一结果加重情节之外,其余七种处罚情节同样存在既遂、未遂问题,其中属抢劫未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443.html -
了解详情
,不约而同地向丙开枪射击,丙中一弹死亡,若事后查明是甲的子弹击中丙,则甲单独承担杀人既遂的责任,乙仅承担杀人未遂的责任,反之,乙单独承担杀人既遂的责任,而 种对立的观点:一、乙构成盗窃既遂的单独犯,甲构成抢劫罪的片面共同正犯;二、甲对丙使用暴力,目的是使乙容易实施盗窃,既然与乙没有意思联络,就不过是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