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释[2002]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的更加明确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 乙的死亡给乙之父母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由甲来承担赔偿责任?按相当因果关系说 ,行为人依过错责任原则只就其原始损害负责任。依此说甲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62.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鉴定机构应及时组织鉴定,不得拒绝、推诿。 二、 医疗事故罪的追诉时效问题 刑法上的追诉时效,是指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期限 、鉴定时间等。办案人员在审查时应着重审查其推理的逻辑性、分析的合理性、因果关系是否清楚、运用标准是否准备得当等。另外,还须注意鉴定书的结尾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56.html -
了解详情
加害人应承担的责任。如果排斥当事人的选择,完全由法官决定当事人应行使的请求权问题,则可能因为法官的选择不符合当事人的利益,从而不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方必须要证明存在医疗损害事实,医师有医疗过失,并且损害事实与医疗过失有因果关系等构成侵权行为的要素,医方才可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二)举证责任不同 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87.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为标准来认定复杂罪过。 主题词:复杂罪过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 一、问题的缘起 我国刑法中存在一些包含两个罪过的犯罪,即行为人对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 这些结果虽无论是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都与丢失枪支不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行为人不能预见严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也不应该对此承担罪责。换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0.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行为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侵吞、盗窃 因而,他们的行为与共同的危害结果存在着因果关系。况且,这种危害结果不可分割。割裂共同行为人的犯罪对象,违背刑法学关于共同犯罪的原理;2、共同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52.html -
了解详情
,且被骗者实施了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该种交付与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同时拾到信用卡和密码的情况下,如果拾得者在自动柜员机上顺利提款 如何界定同一犯罪行为构成本罪或其他诈骗罪亦或根本不构成犯罪,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刑法中及司法解释对此都无明确的界定。本文正是为了明晰本罪与其他犯罪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13.html -
了解详情
释[2002]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的更加明确“……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 的死亡给乙之父母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由甲来承担赔偿责任?按相当因果关系说,行为人依过错责任原则只就其原始损害负责任。依此说甲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33.html -
了解详情
释[2002]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的更加明确“……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 的死亡给乙之父母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由甲来承担赔偿责任?按相当因果关系说,行为人依过错责任原则只就其原始损害负责任。依此说甲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3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未完成形态的一种类型,是刑法总论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由于该种形态的认定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在 发生作出了真挚努力时,就应当认定为中止,不要求中止行为与结果不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4)可见,这些理论都是明显地重视了行为人的主观努力,相对淡化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42.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指向的客体或对象造成的损害即危害社会的结果事实,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事实。一般说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和行为所指向的客体和对象的 该罪还可能由故意构成。 (3)关于过失犯罪是否应标明“过失”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刑法没有对一些看似过失的犯罪用“过失”、“事故”加以限制,这不是立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