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的行为是否有明文规定。对于犯罪的直接客体及其单复性的判断,只能以现行刑法的规定为依据。诉讼欺诈行为侵犯了双重具体的社会关系,即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司法机关 是法院,是法院由于受到行为人的欺骗而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被害人的财产。在这里,对于处分行为、处分意识的判断,都应该以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0.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性,相当性是法律设定的判断刑法因果关系的标准,是事实因果关系转化为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关键。英美法系中法律因果关系是双层次原因论中的第二层次原因,即认定 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完成,是否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也是犯罪既遂呢,认识也不相同。如甲、乙劫持少女进行强奸,甲强奸时幼女反抗激烈没有成功,当乙实施此行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4.html -
了解详情
一法律条文事实上或语句上的错误”⑤, “即使紧扣条文来解释,也不保证法安全”,因此,认为刑法解释应该针对自然的含义来进行这种认识,“无论如何也是错误的”。①2.刑法 ,我们还得出另一个荒谬的结论:在适用刑法规范的问题上,法官不能作自己的判断,而只能按照律师的辩护意见判决。因为律师的辩护意见无疑也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05.html -
了解详情
表面上解决了旧客观说与受贿罪既、未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却偷换了概念。刑法上的行为,不包括犯意表示。而许诺仅仅是一种意思表示,此时为 ].法学,20001,(8). [6] 范德繁,李 珏.关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性认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6). [7] 陈毅坚.受贿罪认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78.html -
了解详情
和间接侵权。 四、附论:违法性认定标准和客观过失标准的趋同问题及其解决 罗马法上的主观过错概念于19世纪进入德国,从而在民法和刑法上确立了由意志自由因素决定 标准的同一。因为即使在违反特定情况下(即不作为侵权和间接侵权的情况下),过失和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同一,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要件中必然有一个没有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69.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思,按日本刑法能评价为侵占脱离占有物,在我国既不属于受委托保管的物,也不属于遗忘物、埋藏物,因而评价为侵占罪还存在解释论上的障碍;其四,出于 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本犯以为是共同犯罪案件的证据而毁灭,事实上与自己的刑事案件无关的,按照事实认识错误处理,阻却犯罪故意,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58.html -
了解详情
揭老底的作业,其目的是要说明法律上的判断其实都是政治性选择的决定,解释、先例的援引以及正当化的论证只用于遮人耳目。因此,判决内容最终取决于法官的不同 形成具体的事实关系,在既存法律的容许范围之内通过试行错误的过程来发现新的规范生长点。可以说,人际关系网络及其抽象形态的关系主义也在司法中、在普遍的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4.html -
了解详情
的阶级性的抹杀。另外现行裁判规范在内容上与行为规范完全相反,而且贱踏行为规范的现象也不胜枚举。因此行为规范是裁判规范的基础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现实的裁判规范 通说的地位。与此相对,利益较量论在法的判断层面上,应该说是必要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过度的强调“从效果入手”,就有可能会发生全面否定法律条文的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3.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的主体,第一必须接受了人类社会和认识历史至昨日为止的一切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十九世纪社会历史的成果是哲学和科学之统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统一。 的保护》、《盗窃国家财产和盗窃公共财产的刑事责任》、《苏维埃刑法中错误的意义》、《审判—检察机关实践中的刑法总则问题》等,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1.html -
了解详情
上是非常模糊的,极难进行实务上的判断。(2)由于无责任能力者的行为不受处罚,所以利用该行为的实际形态便是(利用者)的自我行为,而不是共犯所能 等客观事实情况的认识。[73]-[1]陈兴良:《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2][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