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下,也不能必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判断标准是确定的,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则是不确定的。 基于上述对违法性认识和社会 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前述对谁有前款行为中谁的错误理解,完全背离了刑法第205条第2款的精神,将会导致对仅仅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而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7.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念,往往需要由法官进行自由判断,而判断的标准能否为法官明确掌握,一直为反对论者所怀疑。如针对德国刑法学上的行为支配论,理论界就存在以下疑问:(1 的整体性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正确认定犯罪的性质,日本学者泷川幸辰在阐述对共同实行行为从整体性上认识的必要性时,就日本刑法第60条规定指出:它不是无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联性,因而如何判断颇为困难、复杂,于是不得不以综合评断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应分别从其侵害性、责任性领域着眼,参酌行为人是否由因认识错误之非故意性之 ,等价性是指以不作为而实现法定构成要件与以作为而实现法定构成要件,在刑法上之非价,彼此相当。 或违反作为义务所生侵害在法定构成犯罪事实上与以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00.html -
了解详情
其形成了各种观点(前文已列举),我国学者也基于各自对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的认识,形成了众多的观点。在此,作简单列举:严格责任是没有故意或过失,但 只是纯的客观记述,并不包括任何价值判断的东西。 [⑦] (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 [⑧]参见赵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4.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几乎成了一个弃儿。为正本清源,同时也是为强化人们对犯罪客体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重要性的认识,下文将对犯罪客体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基本功能 客体的出罪机能不但表现在对合法与非法的性质的判断上,而且也表现在对违法程度的判断上。刑法将某种行为在规范上评价为无价值,不但要求行为与规范对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0.html -
了解详情
与法规相抵触(客观要素),为客观的法律上的判断,至于支配该行为的内心状态如何,则在所不问。15行为不法论下采纳目的行为理论,而目的行为 ,还有正当防卫之成立,以防卫人主观上具有防卫的意思(Verteidigungswille)为必要。19此处的防卫意思,指防卫人主观上认识自己或者第三人之法益遭受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71.html -
了解详情
的途径,使罪刑均衡在本案中得以体现。这个途径就是刑法上的特殊减刑机制,即通过考量酌定减 刑情节,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其实,终审结果之所以能 背景较为 一致等,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判断往往会较为一致。当然,这也包括对法律、判决的态度及对危害行为的看法等。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些态度和看法反映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86.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行。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很多行为人在犯罪后虽然自动投案,但是基于认识错误等各种类型的原因,经常是承认自己实行了行为却不认为是犯罪,错认为属于正当防卫 特征和构成要件之一。 (二)准自首 准自首作为独立的自首类型被明确法典化,在我国刑事立法上尚属首次。此前刑法理论界对被限制人身自由后交待未被掌握的罪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79.html -
了解详情
判处死缓,已经有了相对成熟和统一的认识。经验丰富的刑事法官,在粗略浏览检察院移送的起诉书后,就已经对如何量刑有了初步的判断。尽管不用去翻阅以前判处的类似 副主任,二级法官。 【注释】 [1] 参见陈兴良著:《刑罚改革论纲以死刑改革为中心》,载《刑法评论》2006年第2期,第33页。 [2] 参见倪泽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34.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行。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很多行为人在犯罪后虽然自动投案,但是基于认识错误等各种类型的原因,经常是承认自己实行了行为却不认为是犯罪,错认为属于正当防卫 特征和构成要件之一。 (二)准自首 准自首作为独立的自首类型被明确法典化,在我国刑事立法上尚属首次。此前刑法理论界对被限制人身自由后交待未被掌握的罪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