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 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对孳息和自然增值这两种情形如何认定未予明确。在《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曾作出了“另一方对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60.html -
了解详情
上具备骗取贷款的行为,又要求主观上具备非法占有诈骗贷款之目的,两者不可或缺。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当前司法实际部门办理这类罪案的一个难点,也是 来作一下分析。第一种观点认为单位有贷款诈骗行为的,构成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法条竞合,事实上这种论点是否可以成立呢?笔者认为,持此种观点者并没有搞清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1.html -
了解详情
其创制意义在于它在法律上将与法效意思相联络的表达置于特殊地位。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如何?在这里,产生了本文所要着重论述的意思表示公信问题。公信来源于民法 为与有关意思形成有密切关系,可以被认定是有关意思形成的关键因素,并且带来破坏,导致意思瑕疵。如罗马法上已注意到欺诈与胁迫这两个外在因素对意思形成的破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合一模式,即不明确区分定罪与量刑程序,而是在同一个程序中既解决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又解决有罪被告人的量刑问题。[3] 在我国的理论与实务 的法律意义。也唯有此,才能减少当事人对法官判决权威性、合理性的质疑。 结语 如何保障控辩双方参与量刑程序的有效性,保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量刑辩护的充分性,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分配实际上是指这种证明责任在当事人之间如何配置的问题。一般而言,承担较重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诉讼中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的因果关系,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是就该损害所引起的后继损害而判断其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如甲因乙工厂噪声而导致听力严重受损,甲支出医药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21.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安全造成的损害则是一种间接故意。 单纯证明存在间接故意,还不足以认定行为构成犯罪,危害后果发生与否十分重要。间接故意犯罪之所以不存在未遂,一方面是由 条文字面的含糊并不足以导致口袋罪的出现,是否成为口袋罪的关键在于司法中如何理解其他的范围,如何信守罪刑法定原则,如何根据条文的内在涵义和逻辑进行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5.html -
了解详情
逃漏法网的功能。如日本刑法第222条规定,以加害生命、身体、名誉或者财产相通告胁迫他人的,构成胁迫罪。由于其包摄力强,自然可以将强制、胁迫 陷入错误的认识而同意行为人摘取其器官的情况。对于盗取或骗取人体器官的行为是否该单独定罪,学界观点不一,有的主张单独定罪,有的则认为可以按照盗窃罪和诈骗罪处理,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75.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其销售形式使消费者可能过于匆忙作出决定。如果根据合同类型确定撤回权,则如何选择合同类型往往会陷入任意性的危险。[26] (二)意思形成障碍的救济 消费者并不承担责任。[39] 二、消费者撤回权与契约严守原则 (一)消费者撤回权的构成前提 是否构成消费者撤回权,通常要经过两个层次的考察,首先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88.html -
了解详情
漏法网的功能。如日本刑法第22条规定,以加害生命、身体、名誉或者财产相通告胁迫他人的,构成胁迫罪。由于其包摄力强,自然可以将强制、胁迫摘取 被害人陷人错误的认识而同意行为人摘取其器官的情况。对于盗取或骗取人体器官的行为是否该单独定罪,学界观点不一,有的主张单独定罪,有的则认为可以按照盗窃罪和诈骗罪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14.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刑事诉讼中的实质问题,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如何确定其刑事责任,是否给予以及如何给予刑罚处罚的问题。刑事诉讼法属于刑事程序法, 刑事责任的主要实现方式。罪-责-刑的逻辑结构,乃是整个刑法内容的缩影。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决定刑罚,完整地反映了办理刑事案件的步骤和过程。 刑事责任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