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鉴于我国当前程序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以及现有对程序违法行为的纠正、制裁机制的匮乏与无力,在第242条第(四)项新增规定,违反 的法院审理并不现实。因为,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以外的法院审理再审案件,意味着检察机关的变更、被羁押人的换押以及新的检察人员以及审判人员要重新熟悉案件等等,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50.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量刑权行使不当所进行的法律监督主要通过抗诉的方式体现。量刑建议所体现的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中,对于被告人所应判处刑罚的倾向性意见,实际也表达了 法院变更罪名或者宣告无罪,就否认起诉书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更何况,基于不告不理的原则,起诉书原则上通过确定公诉机关起诉的范围,从而也限定了法院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05.html -
了解详情
具备,缺一不可。据此,我们认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主体应当限于控诉机关和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具体而言,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主体首先是公诉案件 。虽然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出于种种考虑,认为公诉人不属于当事人。[15]然而在公诉案件中,检察人员以公诉人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实际上处于原告一方的地位,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这一理论,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协商性因其体现了刑事诉讼中的选择性以及意思自治,使得刑事司法的民主要求得到进一步实现,人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因此 贿赂犯罪、毒品犯罪、其他重大犯罪。二是对公安侦查的案件,由检察机关审查,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由检察委员会审查或上级检察院审查。 3.明确辩诉交易制度。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098.html -
了解详情
乃是根本原因。 1、无罪推定理念 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无罪推定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占有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此理念已经成为刑事程序 申请救济,由法院对律师与侦查机关、起诉机关之间发生的纠纷和冲突加以司法裁决。上述规定倘若能够推行,需要对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力予以重新配置,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93.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宣告为有罪之前的人格权不受侵害。在法律上明确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 的公民的自由权。 2、坚持审前程序审查 法官在庭审前不做实体性的审查,只对检察机关的起诉做程序性审查,要做到不提前介入,以防止产生预断和偏见,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4.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重是侦、诉、审互动关系形成的线性构造,即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结构。这种线性构造,具有司法一体化特征;因 ,将该证人的全部证言移交法院。根据这一规定,闭庭后,检察机关会将全部侦查卷宗以及侦查、公诉机关补充的证据材料移送法院,形成了庭后移送卷宗以及法官庭下阅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96.html -
了解详情
以维护被害人权益乃至社会公共利益并实现对犯罪的追诉。这种检察机关在自诉程序启动后的中途介入,即自诉与公诉沟通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公诉对自诉进行扶助 合理性与正当性[7] 自诉权与自诉制度在现代社会日渐式微,但由于自诉所具有的特质,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存在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合理性与正当性。[8]与大多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84.html -
了解详情
而被国家和社会所取代。实质上这与现代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保障人权的理念背道而驰。 考察世界各国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的认识,大致可分成两类:一是证人 ,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害人不应当享有上诉权。其主要理由有:1、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公诉机关,完全可以代表国家、社会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33.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制度是二战后建立的,1948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被害人的地位,也没有赋予被害人充分参与程序的权利,使得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权益无法得到切实 的被害人,还往往受到来自司法机关、其他人的二次被害。为了避免被害人的二次被害,日本的法律加强了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保护。 1. 防止来自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