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隐私 、梁书文、杨立新、杨洪逵:《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52.html -
了解详情
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依据该规定,死者近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为在不当致死场合,《侵权责任法》第22条所规定的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构成 民法通则》第119条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我国绝大多数涉及死亡赔偿的法律均规定了被扶养人生活费。 [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55.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公权力受害者有权按照判刑对其造成的物质与精神损失得到全额补偿金(赔偿金)。[14]中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始见于《民法通则》,其中第120条规定 机关的首长或其指定人就针对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的金钱损害赔偿请求,依据司法部长所颁订的法规,可考虑、查明、调整、确定、妥协或和解,但超过25000美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29.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共同探讨,供大家在审判工作中参考。 一、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 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 单位的诉讼请求,那 么,由于用人单位起诉后,劳动仲裁裁决已不再具备法律效 力,也就不能做为执行依据,法院判决又没有用人单位向劳动 者支付款项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7.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地法院,本案中航班目的地是香港。 从管辖权角度来看,当事人对其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较之侵权纠纷而言,自主选择权较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243 条规定 限额应当以《吉隆坡协议》为依据,由伤亡旅客住所地法律通过司法判决获得无限制损害赔偿。 五.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是由身体伤害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67.html -
了解详情
的违法性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违犯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或者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的行为,亦或是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 的丰富及借鉴国外有利于我国行政赔偿的法律,在赔偿直接物质损害的立法基础上,应逐步把间接损害的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法中。为确定间接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75.html -
了解详情
应承担金钱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精神补救的义务以抚慰当事人的一种救济制度。 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始见于我国的《民法通则》,该法第120条规定 具备了在《国家赔偿法》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基础。我国《国家赔偿法》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906.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事附带民诉讼中,受害人是不能主张、人民法院也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的。 二、两部基本法为两金定性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标准,给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残疾赔偿和死亡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前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75.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精神受到打击,心灵遭遇创伤。这些损害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而无法得到救济或补偿。另一方面,修改前的婚姻法仅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照顾无过错方。 不履行抚养义务而给无过错方带来的物质损失。关于精神赔偿,过去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直接法律规定,从而使遭遇精神损害的当事人无法得到救济。但近年来,人民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827.html -
了解详情
所列举的一般侵权行为责任类型,在当时也许是必要的(如第120条的规定成为后来侵害人格权之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依据),但是在今天看来或者无需做此等面面俱到的列举 的规定;(3)尽管民法通则有关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规定,但是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则分别存在于其他法律之中;(4)民法通则对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5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