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例均存在争论。) 虽然以死者不具能够请求赔偿的法律主体性和死者无法感受死本身的苦痛这一理由,可以否定对死本身的抚慰金请求权,但并不能否定对受伤后死亡 、第710条、第711条的规定构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基础,日本的抚慰金制度正是依据民法中的这三条规定运作的。学说、判例关于抚慰金的性质、继承性、机能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74.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第10条第4款也作出类似规定,都明确否认了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精神损害问题。然而,这种规定在理论上不无疑问,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具有生物学上的 陷入精神痛苦,要求加害人通过财产赔偿方式予以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三、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法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罗马法早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8.html -
了解详情
的买卖行为发生于1961年,所以应适用当时的法律、政策。1961年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解答房屋纠纷及诉讼程序等问题的批复》第一条中规定:“房屋代管人, 承担赔偿责任,判决的法律依据如果还增加民法通则第117条则更为妥当。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隐私 、梁书文、杨立新、杨洪逵:《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8、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63.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之中。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一般人格权为补充和完善具体人格权的立法不足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依据。当人们遇到自己的人格利益遭到侵害但该人格利益又超出了具体人格权保护的 赔偿的责任。”(注:王启庭,“各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2期,第45页。)尽管有这些判例存在,但在英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7.html -
了解详情
评释》载《民商法论丛》第10卷。)本案的判决依据为《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笔者认为其法律依据实属牵强,实际上乃是法官直接创造了法律。 的做法获得了社会正当性; (2)立法的原因。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多元也是法官造法活跃的原因,法律多元意味着法律规定效力受到抵消,当事人或法官尽可以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57.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精神受到打击,心灵遭遇创伤。这些损害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而无法得到救济或补偿。另一方面,修改前的婚姻法仅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照顾无过错方。 不履行抚养义务而给无过错方带来的物质损失。关于精神赔偿,过去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直接法律规定,从而使遭遇精神损害的当事人无法得到救济。但近年来,人民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48.html -
了解详情
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有其积极意义。但其法律效力层次过低,某些规定与民事法律相抵触,对举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学校、学校的 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对特殊侵权行为都是以列举的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的,而关于学校对在校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法律显然未将其列入特殊侵权行为之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26.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诉讼请求。一审判决作出后,齐玉苓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除了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提出异议以外,主要是提出证据表明自己并未放弃受教育权,被上诉人确实共同 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一,宪法是否必须和可以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其二,为什么在齐玉苓案件中直接适用宪法?前一问题在逻辑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61.html -
了解详情
、三条,确认了该司法解释为本案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却在计算死亡赔偿金时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不适用 适用法律错误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7号《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二、致人死亡的,为 ...
//www.110.com/panli/panli_675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