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四要件式犯罪构成的模式被引进了中国。尽管中国当时所发生的很多事情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如该学者所言,尽管当时中国在废除旧法统之后自己还没有着手制定 问题为归宿。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作为我国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其本身表明一个人的行为要构成犯罪并欲追究其刑事责任,必须认定行为人不但在客观上实施了危害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3.html -
了解详情
所指的给予相关人员财物以谋取竞争优势。因为其竞争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与行贿没有因果关系,故标结果就不是不正当商业利益。以行贿手段的非法性来 人员受贿罪更大,以重罪受贿罪定性符合刑法解释的合理性原则。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商业贿赂犯罪意见》规定的是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证明该项判断规则并不绝对,允许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0.html -
了解详情
群看客宁愿围观看热闹也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的悲剧。这时,如果这种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这样的立法还能渴望被广泛接受吗? 客观地讲,中国目前民众的道德水平还 要件有三:作为义务;能够履行义务而没有履行;作为义务之不履行与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鉴于后两个要件并非论题的关键,所以以下仅对第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7.html -
了解详情
即规范接受者的理解情况,从而导致与法律规定不符的错误结论。例如,现代各国刑法都规定一定年龄以下的年幼者以及精神病患者不承担刑事责任,显然这考虑的是刑法的 的生存基础。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一些从法益侵害的角度看起来只处在因果链条的非常遥远位置的细微的行为,都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学者因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77.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对封建专制刑法的批判,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这种学说也有其局限性,即以因果关系论中的原因说作为共犯论的基础,不可能对共犯的成立和共犯者的区分做出 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情况。此种情况下,教唆犯与被教唆人根本不成立共同犯罪关系,刑法却仍然对之规定了刑事责任,表明此处之教唆犯既无犯罪的从属性,也无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6.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对行为的认识错误;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等四种情形。 与上述关于错误的分类的主张不同,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将刑法上错误分为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 任何正当理由,属于可以避免的情形,则并不缺乏非法的依据,因而不得免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根据情节,可以从轻处罚。 ⒉如果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在当时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和所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这些共同犯罪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也是判定共同犯罪人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和依据。 共同犯罪行为和单独 了量刑要考虑治安形势、社会民意等因素。《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第六十一条规定:对犯罪分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30.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论处,否则,就不应以该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责任。例如,行为人高速超车后突然 管理范围之外,非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第135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第233条(过失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6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原则与惩罚原则,这些原则深为英美刑法界认可。⒃ 大陆法国家将罪刑法定、责任主义、法益侵害等界定为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 任意解释。如果没有硬性的规范性约束,描述性建议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本文即试图在刑事实体法之外,提出几点权宜之计。 首先,通过违宪审查,可以有效保障政策性导向同司法程序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0.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的界定? 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不法 一样,不作为犯罪对于危害后果的出现也是具有原因力的。不过,这一因果关系的表现与作为犯罪却不尽一致。在作为犯罪中,积极的不法侵害行为是造成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3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