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物权行为”,承认其独立性和无因性,就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交易生活中出现的此类问题,达到“定分止争”的社会效果,从而有效地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 ,故也可以撤销。如果甲仅表示撤销买卖契约,在解释上应认为物权行为也经同时撤销; 其三,民事法律行为一体化理论,即依《德国民法典》第139条关于民事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1.html -
了解详情
更加精确化,更加符合逻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信用问题,苏永钦在谈到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区分是这样说“如果一个法律行为即能从无到有的创设买卖关系,并直接发生物权 “法律所规定的,只是原则;意思表示规定的,才是具体。法律与意思表示,合作的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32.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采用收缴、罚款、拘留制裁措施,必须经院长批准, 包括民事、经济活动中的一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即包括积极行为,也应包括消极行为;即适用于违反民事法律行为实质要件的行为,也应适用于违反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48.html -
了解详情
“当法律因其太原则而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时对法律进行的一种补正”。[6]而英美法国家的衡平法又主要是适用于民事法律领域。由此可见,公平原则虽然不能说是 已从交换过程向生产领域深入,商业职能与生产职能的融合趋势,导致了立法上民事法律行为与商事行为难以区分,民法关于商品经营的一般准则,完全可以适用于商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62.html -
了解详情
天然特征,对民法发挥作用有本质的妨害。 4.前苏联法不使用法律行为概念,而使用“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尽力压抑代表近现代民法精髓的意思表示理论,并将其压缩 。现在,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意思自治原则、法人规则法律行为规则、公共权力与民事权利的划分等基本问题,在我国民法学中已经没有任何的障碍在这一方面,目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81.html -
了解详情
占通说地位的是第二种见解,即不予采取。 基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是物权立法中的一项重大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可以预料,我国立法部门会采取 ?其次,是我国现在多数见解不承认规定优先权,生活中有些需要用优先权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可以用特殊留置权予以替代?这就是说,是否应当将特殊留置权纳入物权法规定?再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8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履行法定的监护职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招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0条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 具有法律人格的社会个体,他们也有权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法律只是禁止或限制其从事民事法律行为),也要进行学习和锻炼。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任何时候均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00.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为代表的民法学家从医患双方的地位、权利、义务出发进行分析,认为医患关系应该是民事法律关系[1 》为代表的卫生法来调整[2]。甚至有的司法工作人员也认为“医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有本质的不同,应当按特殊的卫生部门法来调整”[3]医患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6.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当代部分大陆法系行政法学者认为,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作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行政私法行为,但并未得到立法和判例的普遍承认。这种权利和行政权统一于同一机关和 上的行为,即民法上的单方法律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但这种行为也具有行政行为的假象。与判例1、2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事业单位经行政主体批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37.html -
了解详情
篇文章只是从宏观上运用民事法律行为的有关理论对刑事诉讼行为的程序机能进行了研究,有些观点尚值得商榷,对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许多核心问题也均未涉及, 任何不利后果。实际上,程序法与实体法一样,“假定”、“处理”和“制裁”是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三项不可或缺的要素,“制裁”部分虽不规定具体的程序规则,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