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②参见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7页—第1208页。③参见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73页。④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97.html -
了解详情
(4)客观方面,王某在抢夺他人欠条时,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虽然刑法对“欠条”是否为财物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从理论上讲,“欠条”是一定财产利益的的载体 则请求权不能或其实行显有困难者,不为违法(引自史尚宽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第756页)。这是笔者认为关于自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468.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各自之违法行为,须关联共同为损害之原因或条件。民法上之共同侵权行为与刑法上之共犯不同,苟各自之行为,客观上有关联性,即已为足[3]。而我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09页。 [3]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73页。 [4] 黄松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353.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各自之违法行为,须关联共同为损害之原因或条件。民法上之共同侵权行为与刑法上之共犯不同,苟各自之行为,客观上有关联性,即已为足[3]。而我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09页。 [3]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73页。 [4] 黄松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26.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各自之违法行为,须关联共同为损害之原因或条件。民法上之共同侵权行为与刑法上之共犯不同,苟各自之行为,客观上有关联性,即已为足③。而我国司法 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09页。 ③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73页。 ④ 黄松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880.html -
了解详情
谓现在风俗中之善良者而言,而系谓道德律,即道德的人民意识。(《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5页。)细细品味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我国 引导婚姻家庭的睦相处。2.从洁手原则来看,被告的行为具有反社会性,这从刑法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即可判断。虽然根据法律规定其享有继承权,但基于任何人均不能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69.html -
了解详情
之通说,各自之违法行为,须关联共同为损害之原因或条件。民法上之共同侵权行为与刑法上之共犯不同,苟各自之行为,客观上有关联性,即已为足③。而我国司法实践中 》(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年1月第1版第309页。 ③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年1月第1版,第173页。 ④黄松有主编:《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2867.html -
了解详情
之通说,各自之违法行为,须关联共同为损害之原因或条件。民法上之共同侵权行为与刑法上之共犯不同,苟各自之行为,客观上有关联性,即已为足③。而我国司法实践中 》(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年1月第1版第309页。 ③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年1月第1版,第173页。 ④黄松有主编:《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0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