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10日《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 将死者保护和胎儿保护一并考察后提出了一个抽象的“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有学者提出的保护死者的“准名誉权”的说法,实质同于此说。(注:孙加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22.html -
了解详情
名具有守法意识的英国人几乎可能意识不到政府的存在而度过他的一生”。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不违法,一生都不会和政府发生什么关系。这种说法也许有点夸张, 《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程序、许可期限和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的规定,很多条款都体现了公开公正的正当程序原则和以民为本,建立廉洁高效、服务型、有限型、责任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49.html -
了解详情
重申自然正义原则仍是法院审查巡督员决定的有限的根据。 在最近一个关于自治性社区的判决中,我们看到了自然正义原则的边界。有一个以照顾、教育和培训残疾 认定的事实问题过于琐细地审查,以致几审法院在证据问题上翻来覆去,却始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法院有时还对实体问题过于深入地干预,以致在一个难分伯仲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91.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了经济基础,而民主政治-尤其是其多数获胜与“一人一票”的游戏规则[46]-又反过来帮助广大社会下层以合法斗争的形式去争取其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从而 笛儿决定”(Jand‘heur I)中,最高民法院首次规定了有关交通事故的无过失责任。[82] 决定下达后,由于法国各地方下级法院它们对是否接受最高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html -
了解详情
法中为未履行“善良家父”之注意;按今天一些学者的说法,为未履行“谨慎之人”之注意。然而,注意是一种行为,并非一种心理状态,企图注意之意志才是心理状态 承担有限责任。此说并不确切。公司是拟制主体,公司债务由公司承担,股东不承担。所谓股东有限责任,其实是股东承担自己的出资行为的风险,即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236.html -
了解详情
了详细的叙述,但后来没被采纳。可能是公司僵局的说法是英美法中概念,国人不熟悉,不容易被国人接受;更重要的是公司僵局并不能概括司法解散所有的事由。对于此 。大陆法系各国亦采此立法例,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61条第2款规定,解散之诉针对公司提出。确定管辖应考虑的因素是便于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开展工作,并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768.html -
了解详情
让负责办公室的他(张辉)给原告等人出具的,而上诉人张建成现在并不认可张辉的说法,该证明不仅未经公司签发而且张辉在出具该证明时并没有取得该公司 的管理人私自出具未经公司签发的证明一律无效。《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公司名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243.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的,如果判决结果并不比和解方案更有利于其,则由其承担继续诉讼而增加的成本。正因如此,据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95%以上的诉讼案件 ,是否接受以物抵债,亦得由权利人自由处分之。 但是,关于经判决确认的实体权利能否得由当事人自由处分,竟然有不少人持否定观点。他们认为,该种实体权利原本是私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9.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才评价其不具有预见可能性,没有结果预见义务,从而否定其责任。但是,将遵守交通规则驾车行驶的人的行为评价为违法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妥当。在本例中, 义务等概念所包容,要么只是传统刑法学理论换了一种说法,其意义是有限的。对于过失犯的认定而言,问题的关键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客观注意义务,对于预见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396.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才评价其不具有预见可能性,没有结果预见义务,从而否定其责任。但是,将遵守交通规则驾车行驶的人的行为评价为违法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妥当。在本例中, 义务等概念所包容,要么只是传统刑法学理论换了一种说法,其意义是有限的。对于过失犯的认定而言,问题的关键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客观注意义务,对于预见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