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已着手进行,但由于政局动荡而搁浅。独立后,印度政府意识到属人法尤其是印度教法的混乱状态是法律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决定对印度教法进行整理和编纂,使其法典化 现代化。属人法的法典化完成以后,印度仍有许多改革人士主张制定一部适用于全体印度公民的民法典,以消除属人法和属地法并存的局面,完成制宪者的宿愿。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87.html -
了解详情
与更新的机制,能够以自身的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发展。[10]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 的研究,必须重视思想培育,增强法律意识改变明哲保身的文化传统,以顺利实现法制现代化的目标。 2.理念传播。一个发展良好的公民社会能为构建完善的行政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11.html -
了解详情
的高度关注。如何样让文明冲突走向文明对话,从而实现对话的全球化和对话的法律全球化,正在考验着我们这个时代学人、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的智慧。中国要迈向创新型 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普遍有所增强,社会主体对法治的适应正在逐步形成。草根阶层将可能成为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的、甚至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13.html -
了解详情
中,这些传统方式最终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其功能和作用会随社会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而逐渐衰退。尤其是当前积极推进的审判方式改革和司法改革,以 产生副作用。在他们看来,ADR属于后现代范畴的问题,而中国目前尚未实现法治的现代化、且传统的和现代的调解和仲裁已经为数不少,再提到发展ADR,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60.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法律尊严得以维护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公民法律信仰的有效保证。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义务。但在当今中国,强调公职人员与执政党及其成员的守法较之一般 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1期,第9页。 〔29 〕参见[日]川岛宜《现代化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页。 〔30〕参见张宏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58.html -
了解详情
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结社活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人们追逐私利,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等,都可以部分解释这种现象。不过,这些阐述有的只是在解释民间组织 等程序,执法人员均给予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尚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应该有一个无比庞大的民间组织管理系统,并且在财政支出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4.html -
了解详情
新判例等积极方式来肯定某项社会政策。4.裁判依据的一元化在现代化社会中,依法审判已成为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表征之一。(注:依法审判的纯粹形态是马克斯。 已逐渐退出纠纷处理领域。另一方面,法院已具备相对独立性。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皆不得干涉审判。当然,今天格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2.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1.html -
了解详情
正如他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正努力实现现代化,但是,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人的现代化。试想,没有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怎么可能有法制的现代化?但是,要改造我们民族的法律 下半叶以后梁治平的研究成果甚少;即使他发表的或编辑的有关法律解释、形式法治和公民社会的文字,在我看来,也已经离开了他自己在1990年代下半叶以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7.html -
了解详情
于媒体报道之中。媒体往往给那些诉诸法院的当事人予以积极肯定,将其视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和法治进步的象征。一旦某个公众关注的民事案件以调解或和解告终 对抗模式在我国民事司法制度中已经初具雏形。[57]在诉讼与对抗逐渐成为我国法制现代化主流话语时,对抗模式在许多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法院)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7.html -
了解详情
当地的文化产业。[23]这说明,传统的发展中国家要走上新兴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竞争 奏效的)。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知识产权文化还没有形成,这是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目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我国公民知识产权意识调查报告》,近年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