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质审查在效率和准确性两方面各有不足。因此,我国物权法中既没有试图界定什么是实质审查、什么是形式审查,也没有明确究竟采用了那种审查制,而只是在调研 权利的性质和内容是股权,而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实际上就是所有权! 三、物权法中存在的失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97.html -
了解详情
禁止发包方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加以剥夺。在物权法中,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实践中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土地承包经营合同 的物权,在法律规定承包经营权为物权以后,农民还必须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才能产生物权。那么,物权化的标志是什么?承包经营权是否一定需要登记?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尽管区分原则和形式主义原则是物权行为理论的构成部分并应贯穿于物权法的始终,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使用却必须存在第三人这样一个大前提,如果不存在第三 与物权行为没有联系。这里就不得不讨论不当得利的主旨问题,不管不当得利产生的契机是什么,应该说衡平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即一方已经取得了利益,但是在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65.html -
了解详情
定位于有体物,进而以此为基点构筑整个物权法的内容与体系,只有我的稿子将物理解为“一定的财产利益”,主张物权法或物权编是中国财产的基本法,不仅是所谓 特别法之中,或许根本没有。由此必然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有什么必要花这么多的立法资源搞这样一个物权法,难道仅仅是为了让民法典看起来厚实一些?目前没有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44.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说债法在近代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但物权法的地位仍无可动摇,同时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形成了现代民法的两大核心内容,并使得《德国民法典》及其他 产生的一个问题,也无法避免。即债权与物权毕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引起这些权利变动的引擎是什么?这里分析为这样几种情况:1、债权与物权变动只需一个且同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73.html -
了解详情
一结构理论从表层上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基本沿袭德国民法典的逻辑结构。二是有两点变化:将德国民法典中的债法与物权法的位置互换;债法编一分为三,成为债权 前苏联,其在1918年就制定了一部“户籍、家庭和监护法典”,因而在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中就没有了家庭法的内容,由此形成了身份法独立于民法典之外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活动只有通过具体有关情况,才能理解。不过,全面分析解剖现行担保法所存在的问题,不是这篇短文的内容所能容纳的,以下仅从笔者个人认为有代表性的几个 可以说明理论研究对立法乃至司法的影响。在有关物权法的讨论中,登记制度往往被视为一项纯操作性的作业,但实际上这是最需要理论基础的设计。确保抵押权有效行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64.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即所有权,属于第二种法律关系。 以此,梁先生建构了债权法和物权法的体系, 1. 债权法债权发生的原因:契 约 无因管理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2. 物权法 民法典》将物权放到债权之后,《德国民法典》的立法者并没有什么论证,是什么促使其与立法的传统和方法上的思考相决裂尚无佐证。但是至少《德国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40.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人格权的人身损害赔偿权请求权纳入人格权请求权”,这里说的妨害与损害是什么关系,是妨害还是结果?疑问之二,如果受害人在几十年后提起诉讼,证据是否齐全、真实?如果是 的大厦是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起来的,法律的内容是在权利、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展开的。《民法通则》颁布以来,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已经形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5.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是债权,认为它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 对此,2004年5月29日全国人大法工委王胜明主任在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讲话时,则创造性地提出 实体性的权利,还是程序性权利?有人基于优先权需要通过人民法院来实现和权利的内容是在受偿顺序上的优先性而认定其为程序性权利。 笔者认为,区分一项权利究为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