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必要的)构成要件该当行为,随而行为人的想象也就只是针对一个构成要件不该当的行为,(57)不可能成立刑法上的故意。对故意作为犯而言,任何在一般意义 在行为时对相关情状或危害后果缺乏认识或者产生错误的判断,则赖以进行归责的基础便不存在。 不难发现,意志归责与目的主义代表的主观不法论之间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概念的价值评价或者说意义脉络在概念形成之后被内含于要素之中,概念适用的涵摄与否的判断只要视要素符合与否即可。有意杀人即为故意杀人,应注意未注意致人 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50页。 (24)杜宇:《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一种基于方法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信以为真,同意T将电视搬走。在这个案例中,A对T的身份发生认识错误,并不影响A事实上同意T搬走电视的法律意义,这一同意表示,排除了打破占有的 ]Vgl.SKHoye,2002,242 Rn.46. [13]对同意能力的详细分析,参见车 浩:《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38.html -
了解详情
信以为真,同意T将电视搬走。在这个案例中,A对T的身份发生认识错误,并不影响A事实上同意T搬走电视的法律意义,这一同意表示,排除了打破占有的 期。 ⑿Vgl.SKHoye,2002,242 Rn.46. ⒀对同意能力的详细分析,参见车 浩:《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820.html -
了解详情
隆(Amelung)首次将被害人怀疑这一事实创造性地引入到对诈骗罪中的错误要素的判断之中去以后,先后有许乃曼(Schuenemann)、哈塞默(Hassemer 下却不予保护,则在评价上属于涉及风险的投机行为,缺乏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故不符合陷入错误的要件,至多构成诈骗罪的未遂。[35]尽管有的学者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该司法解释存在若干重大疑问。 第一,应以结果回避可能性的判断取代主次责任的认定。严格根据事故责任中的所谓主次责任的区分论定构成犯罪与否及量刑轻重的司法 逃逸和逃逸致死。 第七,最高院将刑法第133条确定为一个统一的罪名是错误的,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客观事实上,逃逸行为人主观上对于逃逸行为都是故意,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3.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不但对判断者本人,而且对一般人亦属妥当者,为客观判断属客观主义。其二,在判断内容之价值上,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及国家价值,当发生价值冲突时,视个人 ,违法犯罪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质言之,报应论追求的正义是:惩罚犯罪,强化守法意识,鼓励守法行为,以维护社会对法律信赖和敬畏的内心信念,这就是刑法的社会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5.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至少对于客体不能的判断而言,奥地利最高法院和刑法理论已经转向了更为彻底的客观立场,即主张危险判断的基础事实并非一般人认识的事实,而是客观上存在的事实。 客观不法和客观归责中发挥作用?其次,如果说仅凭归责结论的客观性就足以保证构成要件的客观性,那么在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关于能否将事实归责于故意的情形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0.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至少对于客体不能的判断而言,奥地利最高法院和刑法理论已经转向了更为彻底的客观立场,即主张危险判断的基础事实并非一般人认识的事实,而是客观上存在的事实。 客观不法和客观归责中发挥作用?其次,如果说仅凭归责结论的客观性就足以保证构成要件的客观性,那么在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关于能否将事实归责于故意的情形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4.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社会的相当性,也不能成为刑法的处罚对象;应当客观地考察违法性,主观要素原则上不是违法性的判断依据,故意、过失不是违法要素,而是责任要素;违法评价的 内成立轻罪(侵占罪)。不难看出,只有将故意、过失与客观行为相分离,才有承认和正确处理事实认识错误的可能;行为无价值论实际上是在按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