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要求本次犯罪与前次犯罪之间有确定的时间间隔。立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毒品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颓废社会风气,整体危害程度较高,应坚持严惩的刑事 不同侧面的罪责内容,则可对该情节的不同侧面进行同时评价,此情形不属于重复评价。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的犯罪分子,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70.html -
了解详情
毒品犯罪,在不能证实贩卖目的的情况下,刑法设置非法持有毒品罪作为兜底性罪名。 特殊罪数的认定导致量刑依据产生差异。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原则的基本内容。刑法通过设置不同程度的刑罚,迫使犯罪分子选择不犯罪或者不犯更加严重的罪行,进而教育社会大众增强守法意识。轻罪重罚表象可能使得这一功能被打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009.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依法严惩严重毒品犯罪 □充分考虑从宽处罚情节 □认真把握量刑平衡 毒品案件审判稳妥实现宽严相济 问:在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中如何贯彻好宽严相 又如,关于主观明知的认定。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否认明知是毒品的情形,实践中屡有发生。为准确有力打击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241.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在实践中该构成要件的设置发挥着重要的刑事政策功能,其中之一就是限制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适用范围并体现出严打的精神。在第一类案件中,许多被告人都辩称是 说明的是,在605个案件中,并没有出现武装掩护、暴力抗拒检查以及犯罪组织等情节。而在1406个被告人中,接近60%的被告人被判处了重刑。在适用重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75.html -
了解详情
土耳其、埃及、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的法律规定,对贩卖毒品的严重罪犯,可以判处死刑。希腊、澳大利亚、尼日利亚、英国、日本等国的法律规定, 。因此,对行为人的行为,既不能定贩卖毒品罪,也不能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在美国司法制度中,将与上述情节相同的“警察圈套”案件的定性,以“本来意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4.html -
了解详情
卫生间的天花板上。后被公安机关查获。 分歧意见: 办案中,对被告人李某应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没有异议,但对被告人于某应定何罪却出现了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 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犯包庇罪、窝藏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犯窝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934.html -
了解详情
在吸食毒品者为吸食,或者无法查明其贩卖、运输等目的时,达到法定数量的只能按照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如果未达到法定数量,而又无法查明其具有其他犯罪目的的,则只能按照 划分两罪的界限是不科学的,如运动过程中的非法持有行为就无法以该标准进行区分。《刑法》赋予运输毒品罪严重的可遣责性,认为最高可以科以运输毒品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8.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定贩卖毒品罪,也不能定非法持有毒品罪。 笔者认为,运用特情侦查,我国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受到严重质疑,普遍存在滥用诱惑侦查的问题。 与犯罪既未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并无任何联系,犯罪引诱是一种单独的量刑情节,难以查清特情引诱的,对判处死刑的,都要谨慎留有余地。 作者:冯明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8.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定贩卖毒品罪,也不能定非法持有毒品罪。 笔者认为,运用特情侦查,我国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受到严重质疑,普遍存在滥用诱惑侦查的问题。 与犯罪既未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并无任何联系,犯罪引诱是一种单独的量刑情节,难以查清特情引诱的,对判处死刑的,都要谨慎留有余地。 作者:冯明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7.html -
了解详情
双重从重处罚,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③]。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指禁止在定罪量刑时对某一具体情节进行重复评价,以避免实体上对被告人不利的 法律后果。该原则是刑事 ,其目的在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的罪犯,在缓刑、假释 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再进行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