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以考量。 纵观中国历史也发现,武力征伐只能维持一时之功,创新制度才能确保长治久安,论制度昌明尤以唐代最为可圈可点。其之所以受人尊重,系因其形成的中华 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风向标。 司法改革的关键有两项,一是从根本上实现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二是通过大幅提升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63.html -
了解详情
有点重复、累赘。 首先我要谈一下中国传统法律的种类、它们的制定和各类法律之间的关系。中国历代都有许多种类的法律,例如唐代有律、令、格、式等等。清代 中国的法文化,颇多溢美之词;而在其后来到中国的,往往批评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落后。为什么?第一因为他们原来的法律和制度极其专横残酷,十九世纪才作重大的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7.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化进程中发生激烈的冲突和碰撞,才会如影附随地在各自制度背后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牵引和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着各自的司法实践。由此,尽管本文名为比较,而比较自然有异同之分 观念文化对应物的诉讼制度,起于《法经》,形成于秦汉,到唐代《唐律疏议》而臻于完备,以后无论是《宋刑统》、《大元通制》,还是《大明律集解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65.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的规定。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司法制度的大变革,其中的刑事诉讼制度由纠问式向控告式转变。许多国家(如英国、 ,鉴定的对象和范围也较宽,并制定有许多法规。我国唐、末时期,鉴定制度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唐代将鉴定人作虚假结论依罪受罚加以法定化;宋代的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3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在立法技术上是欠考虑的。首先,作为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解释性文件(注10),与《律师法》第3条第4款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 已有人呼吁建立法官交流制度,使法官经常处于一种陌生的环境中(注15)。古代任职回避的内容有很多,但主要是原籍回避和亲属回避,例如唐代就规定,官吏不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1.html -
了解详情
决事比、春秋决狱,判例成为汉代断案的重要法律依据。在唐代,判例凌驾 于法典之上,出现了以例破法的状况。宋朝的断例和指挥,《宋史刑志》概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开向社会发布,便于法官及公众检索。 四、结束语 推行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但其能否顺利进行并发挥作用还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司法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88.html -
了解详情
教育的认同,我国古代便不乏公民接受教育的理念。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唐代繁盛的官学到明清私学的推广,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 行政救济普遍存在问题,因此笔者在此仅讨论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健全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制度需有针对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受教育权的诉讼机制。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最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39.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特殊的身份关系。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亲亲相隐。到了唐代,基于屈法以伸伦理的观念,《唐律疏义名例》确立了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 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尚不完善,达不到相应的司法效果,不利于立法目的的实现,建立完善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具有一系列的重要意义。在现阶段,联系我国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在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司法制度的行政案例指导制度,使案例指导制度制度化、系统化,才能在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同时 法的辅助法源却几乎从未间断过。从秦朝的廷行事到汉代的决事比,唐代的律令格式、典救比例,再到明清的比附判例,律例并行,故有人认为,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16.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开展,便有通过鉴定提供证据和审查证据的客观要求。 西方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初期。有史料证实,司法鉴定在16世纪就被纳入法典。1532年,德国 、笔迹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逐渐兴起与扩大。我国唐、末时期,鉴定制度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唐代将鉴定人作虚假结论依罪受罚加以法定化;宋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