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不同的判断结论,对于基于这种承诺而实施侵害行为的人来说,不同的判断结论将对其实施的行为的性质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是否犯罪行为或者是否可以从轻处罚。而刑法应当 瑕疵,即其承诺是在被欺骗、被胁迫、被强制,或者认识错误的情形下作出的,则均非刑法上的有效承诺。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同意不是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7.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性就是 刑事违法性,也就是说,违法性中的法指的就是刑法,尽管我国刑法理论在刑法上的认识错误部分,还使用了不清晰的违反法律的概念。简言之, 在我们讨论的 不具有不正确性来排除刑事责任。因此,笔者认为,违法性的理论功能是出罪性的。相比 之下,刑事违法性不是一个单独的判断过程,严格地说,对于刑事违法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5.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才可以有机缘看到:在犯罪论中,就构成要件的意义、构成要件要素、刑法解释、责任的本质、共犯的本质、共犯的范围、着手的判断、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别 生活之权利,对此,他必须无论如何要留存其在法律上作为一个人格、一个市民的地位,并且,就此他也负有弥补所犯错误的义务,而义务,是以具有人格作为前提条件,换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1.html -
了解详情
它们互相分开。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的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也就愈大;而犹豫不决是以 从刑罚中得到道德上的启示?答案必定是刑法反映了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判断,即被惩罚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人们在形成自己对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时,应该考虑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7.html -
了解详情
滥用可能的支配力成为问题。所以,在判断占有的归属的时候,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信赖关系的程度、强弱实质上成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只是,这种观点在如何判断某具体 ,而不是在刑法上正面肯定本来没有权限的收取人的所谓存款债权。参见前引[42]。但是,在随后的有关判例当中,日本最高法院也明确指出,对错误汇款进行更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7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类型。[12]也就是说,抽象危险犯所侵犯的刑法法益总是被限定于公共安全。最后,行为犯往往直接导致法益侵害,法益侵害的判断往往比较具体和客观;抽象危险犯通常不 的效果,也不能实现对其他社会主体一般预防的效果,这是该案到检察院后没有继续推进的关键因素。再则,从认识错误的角度看,对有较大、巨大或特别巨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4.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是论理的因果关系,但不是一切论理的因果关系都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53) 英美法系的因果关系论从两个层次判断因果关系:一是事实因果关系;二是法律因果 那样:人的概念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的,相互转化的,往返流动的;否则它就不能反映活生生的生活。⑽错误的前提导致错误的结论。相关关系就是犯罪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2.html -
了解详情
。 一、立法者原意的理性相对理性主义和罪刑法定原则的碰撞 立法者的立法过程就是一个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判断和分析过程。以 :《周易?系辞上传》。 {1}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2}刘明祥.论刑法学中的类推解释[J].法学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1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作用分类法着眼于量刑,而分工分类法着眼于定罪,即在解释论上为定罪与量刑进行分层次的判断提供了可能。因此,采行形式客观说这一简洁、明快之标准并不 正犯与教唆犯之认识错误之事例,亦可得到合理解决。举例分析,例如甲误以为是教唆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小孩盗窃,实际上小孩已经年满16周岁。按照日本刑法学通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39.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应当认为,是姚定荣利用了被害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假借被害人之手,优越地支配了成乃章死亡的因果进程,所以,被告人姚定荣应成立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OUP,Oxford,1991.,转引自谢望原:《论刑法上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载《法学家》2012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