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却将归入权所获利益在其他股东间进行了分配, 而不是由公司享有。 这样的判决显然与代位诉讼的基本原则相悖,然而却是符合公平 指令(European Takeover Directive)第5条也规定了强制要约规则: 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达30%以上必须以交易前6到12个月内的股票最高价格向被收购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64.html -
了解详情
年7月,伦敦Grand Met公司委托DorseyWhitney担任其本地法律顾问,参与该公司针对当地Pillsbury公司普通股的要约收购计划。Grand Met和DorseyWhitney均对收购计划采取了保密措施。OHagan 本人未参与这项工作。1988年9月,DorseyWhitney辞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35.html -
了解详情
: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就应当向该公司所有股票持有人发出收购要约。该条立法意义是说计算某个持有人 应当设立结算风险基金。风险基金应存入银行的专门帐户,不得擅自使用。证券公司应从每年税后利润中提取交易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证券交易的损失。 (2)经纪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570.html -
了解详情
: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就应当向该公司所有股票持有人发出收购要约。该条立法意义是说计算某个持有人 应当设立结算风险基金。风险基金应存入银行的专门帐户,不得擅自使用。证券公司应从每年税后利润中提取交易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证券交易的损失。 (2)经纪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541.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联邦证券法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确保有关并购的充分资料可以公开获得以保护目标公司的股东以及广大的投资者。 美国联邦证券法由三部法规构成,它们是《1933年 收购某种股票的信息披露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14条D款规范的是通过发出收购要约一次性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的程序的要求。如果一个投资者向多个人发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58.html -
了解详情
了异化。国际上近来对此采取比较严格的限制措施,意大利公司法规定,董事、审计员、公司及其子公司雇员、银行和其他团体不得成为代理人。3、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传统 ,新颁布的《证券法》第81条规定,当收购者持有30%股份时,仍继续收购的,应向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但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免除要约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1.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联邦证券法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确保有关并购的充分资料可以公开获得以保护目标公司的股东以及广大的投资者。美国联邦证券法由三部法规构成,它们是《1933年 收购某种股票的信息披露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第14条D款规范的是通过发出收购要约一次性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的程序的要求。如果一个投资者向多个人发出收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30.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9号-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文件》,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这些规范都是对内对外统一适用的。2、 文化(600681);(5)基础电信:中国联通(600050);(6)证券公司:宏源证券(000652)。[7][注释][1]参见朱菲娜:“外资并购潮为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69.html -
了解详情
证券法在当时就不是完美的,并没有彻底消除当时本应清除的缺陷。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中,缺乏对收购要约变更范围或方向的合理限制,[7]甚至要约 制度演进趋势。具体到证券法修改时的立法技术安排上,可以在证券法总则部分、证券公司制度部分、证券服务机构制度部分,规定投资者或客户获得相当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877.html -
了解详情
章程》第25条规定,公司回购股份,可以下列方式时行:(1)向全体股东按照相同比例发出购回要约;(2)通过公平交易方式购回;( 徐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PP514516. [2] 官以德.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透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PP216223. [3] 吴风云、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2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