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其二,根据检察改革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审查决定逮捕职务犯罪案件被上提一级。换句话说,无论是处在侦查阶段还是公诉阶段,有关机关 ,新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应当规定,当权利人依法向有关办案机关提出变更逮捕措施的申请而被作出不同意权利人申请的答复时,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09.html -
了解详情
降低;另一方面,实践中部分地区或者部分类型案件又大量存在相反的状况,即对于逮捕的证明标准,仍然按照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事实已经查清的要求适用,或者 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审前有条件释放的权利,充分利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将逮捕作为非常规的程序性措施。这是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根本要求,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03.html -
了解详情
还有学者毫不讳言定期审查是制度的核心和重点。[18] 质言之,从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逮捕决定之时起,直至一定期限届满前,如果侦查机关经侦查并反馈到检察机关 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因而,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但出于保障侦查需要同时又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44.html -
了解详情
羁押的若干规定》第2条;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中加强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的意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人民检察院 )》;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等。上述文件一致规定对特定的案件应讯问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12.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应的赋予犯罪嫌疑人对批准逮捕的决定要求复议或提请复核的权利。为了对抗公权利的存在,我国的刑事 的难度较大,我们可以考虑加强捕诉衔接,由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环节变更逮捕措施。2008年4月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了审查起诉环节变更强制措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598.html -
了解详情
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只有在认为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羁押超过法定期限,才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 ,强化上级检察机关的监督 1.扩大备案审查范围。现行备案审查范围仅限于批准逮捕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涉外案件以及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明显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02.html -
了解详情
考查的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保障诉讼同样考量的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逮捕的证据条件和刑罚条件则主要考量的是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 人身危险性由 ,而是通过审查证据和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以决定是否有逮捕必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3.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造成默认的心理暗示,导致违法侦查行为屡屡出现。同时,撤回提请批准逮捕也可能使检察机关因为信息缺乏,无法发现个别公安人员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 功能系统地发挥作用。要通过适时介入侦查取证、案件会商机制,提高提请批准逮捕前证据收集的质量,避免在审查批捕的有限时间内进行精神病学鉴定这样进退两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95.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效行使,并且可从维护犯罪嫌疑人不受错误或不当羁押的角度,就逮捕必要性问题与律师进行法律意见沟通。 (四)完善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N],《法制日报》,20090122。 [6]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职务犯罪决定逮捕权上移的现实应对》[J],《法学》2009年第7期。 [7]印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18.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并剔除无需补充侦查的事实及证据;对于先行羁押的必要性不充足,采取逮捕以外的其他强制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出不予批准(附条件) 作出严格限定。原则上法定最低刑不低于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得以适用附条件逮捕制度,法定最高刑[9]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符合以下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