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定为犯罪并给予处刑;而它恰恰是罪刑法定之基础性含义。 这种含义首先体现在立法上,就是必须由立法机构将民意和伦理道德所认同的犯罪行为,运用明示的文字予以 只有它才有唯一权威认定犯罪行为,并给予定罪处刑之法律效果。 第12条 与罪刑法定原则有牵连关系,张明楷教授指出了这一点,笔者认同其观点,并部分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75.html -
了解详情
着深厚的价值判断,赋予了社会道德观念和自然法思想。程序不仅要求合法性,也要求实质上的正当性。而在大陆法系,罪刑法定原则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公开,但往往 出版社1999年版。 [38] 陈忠林:《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罪刑法定原则蕴含的价值冲突与我国应有的立法选择》,载于《现代法学》1997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55.html -
了解详情
着深厚的价值判断,赋予了社会道德观念和自然法思想。程序不仅要求合法性,也要求实质上的正当性。而在大陆法系,罪刑法定原则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公开,但往往 出版社1999年版。 [38] 陈忠林:《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罪刑法定原则蕴含的价值冲突与我国应有的立法选择》,载于《现代法学》1997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4.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用今天的法律惩罚昨天发生的行为,既是人类理性的必然结论;国家承担有言在先的义务,国家司法权的动用必须依照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的明确规定,也是法治的内在要求之一 制度的适用作了严格的控制,但从其本质上讲,是与罪刑法定原则完全对立的。要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第一件工作必然是废除类推制度。1997年刑法修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60.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的意义,主要是在立法上,只有法律主义中的禁止习惯法与禁止类推解释是例外。罗克辛说,罪刑法定原则在禁止中表现的四个作用,即禁止类推、禁止使用 一种否定的特性,除非这些禁止性规定所指向的那些人通过自己的行动而创设了肯定性义务得以产生的条件。这些禁止性规定是工具性的,它们是个人得以运用的手段,而且也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3.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必须由成文法加以明确规定。如果成文法没有明文规定,那么某种行为,无论在社会上或道德上受到何种谴责和非难,都不能认为犯罪,不得判处刑罚;某种行为按照成文法的规定 最恶的处境中求得生存。但是,最佳最好的目标(即最大程度的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宗旨与内容)又是永恒的,因此,空白罪状应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心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3.html -
了解详情
议案,要求在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与刑法的任务和机能相违背,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与中国的国情不相适应。笔者将结合中外刑法的 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内涵外延不很确定,如果将其作为作为义务,同一般的道德义务也很难划清界限,就会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因此对违反公序良俗所确认的义务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65.html -
了解详情
议案,要求在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与刑法的任务和机能相违背,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与中国的国情不相适应。笔者将结合中外刑法的 在不断发展变化,内涵外延不很确定,如果将其作为作为义务,同一般的道德义务也很难划清界限,就会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因此对违反公序良俗所确认的义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4.html -
了解详情
国外产生,但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和谐社会理念吻合,它融合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因素,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重罪案件刑事和解 、说情等)谋求协议的达成而对被害人构成潜在的危险。[12]这样无疑也与罪刑法定原则实现司法公正、防止司法擅断的本质要求存在一定冲突,法律的规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01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类推制度。这种理解从一开始就走入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躯壳与理念相分离的歧途。 以上之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与现实的素描表明:我国的法治状况虽然不断 [27]实际上在限制国家权力,保障犯罪人人权的罪刑法定主义未能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公安、公诉机关强化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获得道德上与政治上的正确的制高点,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