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性,法律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以及赔偿限额。消费者以远远超过损失价值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提出天价赔偿要求,是一种于法无据的要求。当然,于 。 ⑺参见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 ⑻根据日本刑法典第222条规定,胁迫罪是指以加害生命、身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1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而有必要执行徒刑者,不在此限。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第41条、德国刑法典第47条亦有近似之规定。关于短期监禁刑易科罚金的做法,一直受到以钱 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03页 [9]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206页 参考文献: [1]樊凤林:《刑罚通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9.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一般认为,这不违反罪刑法定主义。1871年《德国刑法典》第2条第2款规定:从所犯之时到判决之间,有法律之变更时,适用最轻之法律。根据1935 第53、88页。? [5][6] 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3页。? [7] 牧野英一著:《日本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35.html -
了解详情
(一)关于本罪的明知 在我国刑法典中,规定了两种不同的明知,即总则中的明知和分则中的明知。总则中的明知规定在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的性质,刑法学界向来存有争论,我国刑法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1)作为说。持有型犯罪是一种作为形式的犯罪。现行刑法规定禁止持有管制物品,因而非法持有违反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30.html -
了解详情
(一)关于本罪的明知 在我国刑法典中,规定了两种不同的明知,即总则中的明知和分则中的明知。总则中的明知规定在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的性质,刑法学界向来存有争论,我国刑法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1)作为说。持有型犯罪是一种作为形式的犯罪。现行刑法规定禁止持有管制物品,因而非法持有违反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695.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上确是出自学者们的理论加工而并非法律的明文规定;夸张地说,有多少个刑法学家就会有多少个犯罪构成,但始终却只有一个法律规定。并且,法定说在论证 时时修正不断调适的理论,那些几年前、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制定的僵化文本(日本现行刑法典为1907年颁布)才能够不断释放能量并保持活力生机。犯罪构成便在这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22.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上确是出自学者们的理论加工而并非法律的明文规定;夸张地说,有多少个刑法学家就会有多少个犯罪构成,但始终却只有一个法律规定。并且,法定说在论证 时时修正不断调适的理论,那些几年前、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制定的僵化文本(日本现行刑法典为1907年颁布)才能够不断释放能量并保持活力生机。犯罪构成便在这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3.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典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当然也包括没有规定罚金刑行刑时效制度。刑法典第53 条在规定一次缴纳、分期缴纳、强制缴纳、减免缴纳制度的同时还规定: 的延长,有这个必要吗? 其四,从司法实践看,这一制度形同虚设,很少实行,很少有经过若干年仍对判处罚金的被告人穷追不舍的案例,继续保留这一制度无多少实际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02.html -
了解详情
在许多国家究竟法律中有多少罪名,不光是普通民众无法知晓,就连专家、律师也难以精确统计。例如,法国在19世纪,刑法典中的罪名有150种,到了20 浪费。这种放纵犯罪人的司法情事,在现实中更是司空见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现行刑事立法、司法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皆来源于行为刑法观和刑事政策对于行为人人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0.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上关于伤害罪的规定有几种不同的表述形式:一是表述为伤害他人身体,如日本刑法第204条;二是表述为损害他人健康,如现行俄罗斯刑法典第111条至 出版社1999年版,第552页。 (11)参见赵秉志《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第258页。 (12)参见[日]新保义隆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