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可谓脱俗也。 一 日本法以善于吸取外来发达的法律制度见长,体现了东西法律文化的融合。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法承袭中国唐代和明代法制的传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 关键。正如前面所述,二战前的日本法律更多属于大陆法,而随着二战后的司法改革,大量外来法律资源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土的法律文化得以冲淡,但随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20.html -
了解详情
迅速儒家化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引礼入法的过程。唐代以礼为修律的原则,礼的规范取得了法律的形式,构成了封建法律的基本内容,并且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和司法 法律至上的观念难以形成。同时也造成了民众权利自觉意识的缺失和非讼司法传统的形成。 总之,在宗法制度长期强劲影响下的法律文化是融法律、政治、伦理、哲学为一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69.html -
了解详情
为之说情。第四,以思想、言词、文字论罪,施行野蛮、残酷的刑罚制度,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刑讯逼供。如唐代时,武则天为排除异己,打击政敌,任用并授意索元 逐渐周到完备。皇帝违法,常有群臣以法律和司法制度为依据进行谏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次,儒家关于这方面政治思想的逐渐完备。如宋儒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50.html -
了解详情
”本古时官名,如唐代的州、县分设“司法参军”、“司法”。英文“judiciary”指司掌审判的权力和机构,非官名。用“司法”对译“judiciary”,自然是超出了古语 机构设置与管辖体制、司法官的培养与选任制度和司法经费的拨付方式入手,遏制司法权的地方化、行政化。三是要注重公民的司法权利。从根本上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5.html -
了解详情
校试之事。” 此外,宋代还较唐代进一步发展了法律考试制度。 唐宋两代的“律学”,类似我们今天的专门法律教育机构。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法律教育走向鼎盛 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于1950年初在北京创办了中国新法学研究。 其任务就是对旧的司法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教师等进行思想改造。另外就是创办了训练人民公安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04.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有人认为自然人死亡后民事权利能力仍部分继续存在,(注:民兵:“民事主体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郭林、张谷:“试论 被指为文字狱,法学界人士也多有反思,(注:1976年,郭某发表文章称,唐代文士韩愈为人风流,在潮州沾染花柳病,致体力过度消耗,后误信方士服用硫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22.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也同样是世界领先。早在中国的唐代,日本就开始引入中国唐朝的律例,并使之成为和文化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逐渐呈现出不同 -3,4. p1. 朱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自序《世纪末日的交代》。第III,VII等页。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41.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继承过来的这套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之中,成为中国立法、司法、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成为 ”。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多种法律形式。如汉、魏六朝,律令之外,还有“科”与“比”。唐代律、令、格、式并行。其中,以律为纲,以令补律的不足,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00.html -
了解详情
和讨价还价来进行制度创新的各种制度安排。正如中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原则以及损失分摊的调整一直畅行无阻,主要取决于东方式司法的情境思维以及解 三联书店,2003年)第三讲“面包和马戏”。 [19] 参阅岛子“《收租院》的复制与后现代主义”《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 [20] 详见孟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00.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从历史上讲,尤其在盛世,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博取“民心”,尤其注意贯彻“慎刑”思想,如唐代实行“三复奏”甚至“五复奏”。历代对死刑都采取审慎的态度 借鉴的。4、完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刑事司法实践,证明死缓制度是贯彻少杀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判处死缓的罪犯得到改造,化消极因素成为积极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