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行为、货币发行、再贴现再贷款、制定基准利率及公共市场操作等行为来调节国家经济发展,这些行为极具有宏观性。 (二)相关性 经济法律行为除必须是经济法律、 页。 [4] 李昌祺:《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148页。 [5] 刘大洪、吕忠梅:《经济法的法学与法经济学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6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所起的作用上,都是以前各时期所不可比拟的,如果说过去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控是为了应付经济危机和战争的需要,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那么 对这种管理方式有所改变,更注意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职能而已。但国家干预经济形式的改变是否会导致美国“经济法”今后走回到三十年代以前的老路上去?现在谈这个问题似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具体制衡状态取决于比这三种“利益驱动力”更高一层次的“统治阶级意志力”;(2)“国家利益驱动力”很大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力”,但并不等于“统治阶级意志力”;(3)每 经济法的社会利益本位的体现。4,经济法的诉讼程序与民商法、行政法的诉讼程序不同。经济法是国家干预(调节)经济之法吗?不准确。这只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0.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契约自由”精神的确立,因而,根本不能将经济合同法纳入经济法的范畴。否则,将有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环境法、劳动法、社会 、解决个体营利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等问题,于是便要求国家运用权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因此也就产生了规范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经济法从产生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70.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这就要依赖于作为探索经济规律之科学的经济学。是故,经济学对经济法和经济法学来说处于本源地位。”[8]然而,经济学的本源地位不代表经济学可以取代经济法学 不经济”、“公共物品”等概念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说作为理论基础;[9]谈及经济法的本质,则大多认为经济法是协调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的对立统一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68.html -
了解详情
所调整的社会主义组织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划分为法和法学的独立部门,即经济法”,“要求制定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之间一切关系的专门的苏俄经济法典,用以取代民法典。 理论强调的国家干预,“它所体现的只能是符合经济法要求的能够保证‘社会本位’实现的国家意志。”〔7〕(P55、58)当行政法以“限权”与“控权”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11.html -
了解详情
。它是国家干预或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表现,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二、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毫无疑问,经济法的概念与 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作为经济法部门的市场管理法,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73.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良好的竞争秩序的形成。二、政府失灵与经济法1.作为制度的政府的效率与非效率市场失灵由政府运用公权加以干预予以克服是一种正确的思路,如斯蒂 中,后者的不可避免的弊端都可能比私人企业的缺点显得更加糟糕”。②事实上,“市场存在能力边界导致市场失灵”只是国家干预的必要前提,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而同时推导出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3.html -
了解详情
论”认为国营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国家协调经济法论”、“国家干预经济法论”、“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经济法论”均认为经济法应调整该类关系,但表述不同:“经济 的健康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关系属于经济关系,但严格而言,社会保障关系与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和企业组织管理关系有一定的区别,它并不一定是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3.html -
了解详情
占据了经济学界的主流地位,并迅速转化为各国的经济政策,大量国家干预经济的立法纷纷出笼。具现代意义的经济法由此产生了,凯恩斯也被奉为“战后繁荣之父”。 ;而只要存在国家干预,其自身理性局限和扩张倾向也必会招致法律的规制。这些是无国别之分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构筑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