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审判制度首先要严格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法院的裁判是纠纷通过法律解决所得到的标准答案。尽管我国的诉讼过程中有诉讼和解与法院调解的程序,但这种在公力 的调解人员也随着当事人对共同体依赖程度的降低而失去了地方权威的魅力和影响。同时,由于传统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随意反悔,这就使人民调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4.html -
了解详情
框架下,如何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法院 调解工作的对接,提出以下思路: (一)将调解程序置于立案阶段。庭前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了和平解决 、互有区别,构成了我国一套完整的调解体系。对于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已十分明确。对实践中的四类行政调解 :基层人民政府的调解、国家合同管理机关的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52.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性质,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1]在各种不同的调解方式中,法院调解最具影响力,这不仅因为法院调解与国家审判权相关联,更因为这种关联 生动的法制教育,提高了法制观念,分清了是非,起到了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作用。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民事纠纷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解决不好或不及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44.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类,如:宅基地和不动产纠纷等。(3)小标的额案件,如:小额的债务纠纷、小额的合同纠纷等。(4)人身损害赔偿类,如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 调解协议。对于前者我们不必细述,而对于后者,则会出现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33.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其合法性并根据协议主要内容制作调解书,与法院判决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二、法院调解存在的弊端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已贯穿于整个调解流程中,随着案件体量的 当事人在此期间进行反悔,即调解书不能生效从而作废,这不仅严重降低司法资源的有效性,而且便于一方当事人借此拖延时间,错过诉讼时效,从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580.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内容,当事人也有权决定调解的方式:公开或者不公开;面对面或者背对背。最后,调解协议发生效力的方式也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为了解决当事人在最后 ,只有对于少数案件来说,调解是必备的前置程序,比如邻里关系、婚姻关系案件。之所以一般法院调解的适用范围很广泛是因为在进入诉讼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在当事人同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611.html -
了解详情
指挥、主持、监督作用;第三,调解协议必须经法院审查确认,否则,协议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三)分离说。目前学术界最流行的学说就是“分离说”,该学说主张 适用标准如下:(1)一方当事人欺诈、胁迫影响另一当事人意思真实表达;(2)调解程序违法或法官违反审判纪律;(3)当事人恶意串通,非法行使处分权,直接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高度重视和持续运用。然而熟悉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人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有关调解的法律规定基本保持了确定性、一致性和连贯 规则,为其他同类纠纷(包括未进入诉讼的案件)的解决提供参照和根据的功能。[11]而诉讼调解的效力更类似于契约的约束力,只能在具体当事人之间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39.html -
了解详情
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1]李全文:论作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调解与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载《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4卷)》。 [2] [日]棚 多了,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3月28日。 [6]范愉:调解的重构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第9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3.html -
了解详情
和结果即可。毫无疑问,这也会在整体上加快案件的循环和运转。第四,在调解协议效力上,因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协商的结果这一正当性原理,在逻辑上调解不 的。参见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242页。 {6}关于法院调解的性质,理论界有三种认识:一是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