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具有某种暗通妙合之处。那就是:重说产在的宪法规范体系的自足性和稳定性,胜于重视宪法的规范价值本身。当然,这种倾向如果发展到极致,就可能成为 “良性违宪”这一概念的所有论客们,虽然力图造出一个在宪法学中不见经传的概念,善意地施舍给处于贫困现状的宪法理论,但其实质仅是在于“反哺”传统的理论。进言之,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上明了我国宪法制度和宪政进程中面临的悖论,从而给宪法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问题意识,为宪政改革提供一些可能的线索。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第二部分就专门 。传统的法律解释往往是一种司法技术,但是,随着哲学解释学的理论进入法学界之后,法律解释往往变成了一门理论或者学说。参见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46.html -
了解详情
。稍后由张庆福教授主编的《宪法学基本理论》似乎也存在同样的缺憾。同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建国以后所出版的一批比较宪法学的著作,要么避免对宪法原则进行 法的反映,教会为封建秩序提供了贯穿始终的组织上和道德上的框架。在封建体系中,内部组织范围和外部组织范围之间,“公共领地”和“私有财产”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术立场。 关键词: 克隆人/宪法上的人/人的尊严/科研自由 一. 问题的提出 从现代宪法学的历史发展看,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在宪法领域产生了 国家关系和利益目标,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宪法发展的历史过程看,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推动了宪法学理论、体系与方法的发展,扩大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997.html -
了解详情
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宪法中纳税义务条款的文本分析,对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作初步的理解,期望有更多学者从宪法学角度深入 n].人民日报。1954-9-16(1)。 [9] 李建良。基本权利的理论变迁与功能体系-从耶林内克身份理论谈起(上)[j].宪政时代。27(1):1-2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566.html -
了解详情
划分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元法律体系将成为我们迈向法治的理智选择。但须熟悉到的是,母法观念和公、私法划分方法的理论基础之间存在着无法消解的 第67-68页。 [11 参见林来梵摘要:《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摘要: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6-308页。 [12 李伟民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054.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思维是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策略体系,宪法方式为两岸安排合情合理的政治关系定位提供实践机制,宪法理论则构成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两岸 ,《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第1期。 [26]朱松岭:《国家统一的宪法学原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34页。 [27]参见张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911.html -
了解详情
着司法化。[45]尽管在当下讨论民生宪法实施(包括司法实施)的理论和实践依然是个难题,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官员正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如何将宪法中政策( ,载《求是学刊》2010年第6期。台湾学者习惯使用宪法基本国策,例如陈新民:《宪法学释论》,台北三民书局2005年修正5版。笔者在参编宪法学教科书时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13.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学者是选择研究如何促使实践符合宪法文本呢,还是选择研究如何将背离宪法文本的实践宪法化称之为不成文宪法?这是宪法学的根本学术立场问题,也是宪法学者的学术 为主要标准。这应该是我国宪法学界对不成文宪法的共识,没有必要进行无谓的理论创新,除非创新理论有利于问题的清晰与明朗化,更不可以无中生有地去创造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4.html -
了解详情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为整个宪法和整个基本权利体系带来了新的法解释上的可能性。作为我国宪法中基本权利的概括性条款,人权条款可以作为目的论解释的 776页。 [7] 对此问题,已经有学者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参见欧爱民:《聚众淫乱罪的合宪性分析以制度性保障理论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