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的行为,因此在对社会危害性的判断上当然不能以自己自以为是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为标准去评判,否则岂不是对人不能做自己行为的法官这一古老法律原则的违反? 是没有必要的,推定公民应当知晓法律毕竟为刑法学理论和实践所不取。且按照违法性认识必要说,对违法性的认识错误常常阻却故意,但当行为人对事实有认识并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82.html -
了解详情
猛烈的攻击。在边沁看来,吉尔伯特所犯错误的最直接原因是在内容体系安排上有缺陷;最终的原因便是法律裙带关系的险恶利益在作祟,它力图将证据法学科一直置于混乱 极端主义观点,有两个认识上的来源:其一,边沁承认,从理论上说,这样的一个时刻是会到来的:对主要事实和所主张的证据事实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判断,可以有益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41.html -
了解详情
。?从客观归罪到主观归罪,再到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人类在刑法思想史上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变化路程。根据相对意志自由论的观点,人的活动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但 ,都是犯罪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结果,只不过,后者以为犯罪已不能完成,前者以为犯罪已不必完成;但其共同点是,两者对事实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基于这种错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27.html -
了解详情
无价值的[iii],即与法律上的价值判断(究竟是否构成犯罪)完全割裂开来加以认识。而我国刑法分则中的罪状设计并不仅仅规定客观事实,对主观要素如目的、动机等也 原则的内在价值,该文认为,我国目前对罪刑法定的理解建立在一种错误的翻译之上,从其起源来看,罪刑法定的正确译法是“法制原则”或“合法性原则”。该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9.html -
了解详情
之下,“箠楚之下,何求不得”更是使得官员在刑法实施中可以根据自己先入为主的判断而滥用刑罚。 因此,理论和事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往往导致错案、错杀大量出现,使得 的初步判断之后,这种错误的判断对于后面所有的程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后面各道程序中负有审核、监督的官员极易受到上一次程序的影响,假如此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还违背了刑法关于主观认识错误的理论。这种学理解释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所采纳[4]。 (二)明知的判断标准 关于洗钱罪明知标准的判断 的自然人及非金融性组织与金融机构在认识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针对不同主体,以区别对待的方式来考虑明知的判断标准是符合实际的。 (三)明知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641.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一个前提性的错误,即明知、知道就是确知,所以应当知道也就只能是从司法的角度认定行为人确知。但无论是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普遍接受 描述的是行为人自己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概率大小所作的判断,属于行为人认识状态的范畴,换句话说,可能知道中的可能是作为判定者的旁人的可能;而知道可能中的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80.html -
了解详情
) 晚近,有学者明确主张不要说,认为非法占有目的必要说存在立论前提和方法论上的错误;其内涵不清楚,不能作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要件; 2版)[M].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日]山口厚.刑法各论(第2版)[M].东京:有斐阁,2010. [8]黎宏.非法占有目的辨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3.html -
了解详情
骗取行为逻辑结构为:借款人实施了欺骗行为,相关银行工作人员陷入了认识错误,并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决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因而取得了贷款,并给银行或者 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这里,借款人的欺骗行为与取得贷款以及造成的贷款风险之间应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实务中查处的一些骗贷案件,借款人在向银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55.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的合致,只根据主观罪过定罪 虽然在不同的犯罪论体系中,行为所处的位置不同,但是其含义就基本相同。例如: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 预估{25}。而持法益侵害说判断危险的标准就是一般主张以科学法则或科学的一般人的认识为标准,所考虑的是行为客观上是否可能侵害法益{26}(P.277)。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