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直接入律〔9〕。北魏定犯罪留养祖父母、父母之条〔10〕,将儒家孝养的礼教观念入律。《孝经》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刁荣华.中西法律思想论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21〕左丘明.左传除公十一年〔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87.html -
了解详情
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于公元前134年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时 宣言实际上是对旧国家意识形态进行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也意味着:在中国法律历史上,民主主义意识形态首次进入宪法,为在中国建立民主主义的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开辟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84.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淡化,这些制度逐步相互分离出来。儒家思想强调安定的、内敛的等级秩序。古代中国允许“亲亲相隐”,这构成了儒家法律的极大特色。然而,正如瞿同祖 保甲制度自然不能满足效率的要求,家族株连也有悖人道主义原则,应该废除。但法律作为治理结构对信息的依赖,意味着我们仍然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基于“个人责任”的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6.html -
了解详情
性”、“斗筲之性”。[3]上等品行的人具有教化下等品行的人的当然权力。儒家预设了他们所主张的一套纲常伦理为家庭领域乃至社会和国家领域唯一正确的道德观念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等等。 [3] 参见张国华、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5-6、499页。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8.html -
了解详情
,很少见到正义这一字眼。从西周时期的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开始,直至儒家学说最终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其间虽然经历了各家学派的起落兴衰,各种形式和名称互异 人格的主宰,对人类的行为进行评价和赏罚。天命观到了董仲舒时代更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支柱。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为君权神授制造了理论根据。到宋明理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61.html -
了解详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的主导思想转化为儒家思想,将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理论依据,史称春秋决狱。真正从法律上确立亲亲相隐制度的是汉宣帝地 利益,承认亲属相隐,赋予亲属之间互相不举告和拒绝作证的权利。亲亲相隐的法律价值在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公民的承受力,有利于以德治天下换取民众的信任,更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20.html -
了解详情
之鲜明、影响之巨大,不亚于西方19世纪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历史法学的理论论战,也不亚于20世纪法律实证主义、道德法哲学、批判法学和经济分析法学之间的如火如荼的理论战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之儒家的伦理法律思想不能够说不具有特色,不能够不说代表了中华法系本质的特征。曾经就有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72.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再要求子女服从他们,父母就不再享有对子女的临时统治权。 这种观点和中国儒家思想中的“移孝作忠”的“君臣父子观”截然相反。从字面上看,“移孝 相对而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的自由必须要有相对的约束。 只有符合人性和良知的法律,才能为普通人构想“既自由平等博爱,又能繁荣昌盛”的社会乐园。 虽然洛克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6687.html -
了解详情
发端于商周时期神权衰落之际,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成为儒家仁政学说的核心内容,并最终被吸收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它浸润了中国传统侦查文化 人权保障等现代程序精神,而是呈现出特定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虽然传统法律为不少重要侦查行为提供底线,但极为粗疏。一方面,很多传统侦查行为没有细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58.html -
了解详情
吗?发言认为,徐复观依据儒学中的人性本善观点来主张民主,具有一种儒家基础。徐复观对儒学的解释使儒学和民主一致并支持民主,这种解释要比蒋 中认为,法治现代化是法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和跃进的世界性历史进程,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法治现代化这一变革能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