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即可认为其已步入了法治运作和科学发展的正轨,进入了法治社会的常态。 二、法治思维的要求与法律手段的运用规则 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 考虑到公开听取有关各方的不同意见和进行合法论证;五问,在确需依法撤销或者改变行政行为时,是否考虑到如何对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相对人采取补救措施或者给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44.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 死刑司法 死刑立法 一、前言 死刑民意是死刑改革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如何应对死刑民意?越来越多的观点主张应当积极引导死刑民意,而不是一味地盲从 从死刑适用看死刑问题,才能够对死刑改革有全面的认识。二是视野要有远见,应该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到死刑作为最严厉刑罚的最终归宿。我们现在所推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580.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以正面典型通过媒体广泛传播,扩大了对法院判决案件的负面影响,促进了错案的发展和蔓延。如身份案件不适用自认,这是基本规则,不能动摇。但有的法院则 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家事诉讼法没有纳入立法规划,其立法之路不通;二是家事诉讼法理论准备不足,其法律内容之车未备。如何解决家事诉讼法立法之路与法律之车,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727.html -
了解详情
风险和经济混乱采取大撒把的态度。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如何干预才能顺应市场经济全球化、法治化的历史潮流,取得适度、公平、高效的预期效果,便 调控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包括:(1)政策引导。即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和产业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控制总量平衡,规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10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公正实现带来的风险。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十余年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只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动司法制度改革,进而完成 诉讼制度改革发展成为牵涉广泛的司法体制改革,并在全国上下致力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政治内涵。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规划被写进执政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9.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自感信心不够。故此,笔者特对以下问题,作出分析: (一)我们应如何看待民法典的世纪性 立法史上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是,大凡重要的法典编纂,均发生在 。[J].西安。法律科学,1995(5) 〔43〕马俊驹。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的构想。[J].西安。法律科学,1998(3) 〔4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55.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到如何理解faute这一非常抽象的词汇之上。人们的问题是:是否所有造成损害的行为都构成faute? 大致来说,在法国侵权法发展史中,对 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就反映了法规范在一般人类相互间关系上对于违法性的认识与规划。[49]所以,《德国民法典》拒绝采纳《法国民法典》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2.html -
了解详情
会产生出一样或基本类似的规则来呢? (二)由简趋繁的具有民事规范性质的各种立法 -中国古代固有民法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尽管直到20世纪初清朝变法修律之前,基本上 为之定夺。[38](卷五)考察虚实,则凭文书。[38](卷九)大清律例只要少数几条简单的违法处罚规定,就足以让衙门知道如何去保护各类契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1.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立法理念如何确定的问题。无须遮掩,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理念并不清晰,虽然这与当时的立法环境以及人们对诉讼程序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九十年代初期, 成为高级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立法机构;二战后,由于这些原则曾被大肆违反与滥用,基本权利宪法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呈现出普遍性。 [37] 其次是民事诉讼基本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
[14]。 这些是真问题吗?我是否有危言耸听之嫌?如果不是危言耸听,应如何解决? 二、问题的调查: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为什么会产生[15]? 为了探索解决中国 评价法》。对这些法律和制度的研究是三十多年来环境法学者主要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环境法学理论发展的成果。 [13]《环境保护法(修正案)》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