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领域中的贿赂犯罪,因而在犯罪客体方面仍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研究。 (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否是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 有学者认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是 商业贿赂犯罪中的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是大相径庭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其所运用的不是国家公共权力,而是一种社会权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60.html -
了解详情
暂时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打算以后予以归还。至于行为人挪用公款的动机则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营利,有的出于一时的家庭困难,有的为了赞助他人,有的 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5)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另一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2、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3、认定行为人主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5.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基于密切关系人的影响而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至于密切关系人是否从中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是放任,也可能是过失的心理,这在证据上如何证明确有困难。 认为可以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重新梳理我国的受贿罪的体系。我国刑法第388条,其实质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力性影响力交易的行为,而第388条之一实质是非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988.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成立任何受贿罪。根据法律规定,在回扣问题上成立受贿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收受回扣的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于是存在相同的问题: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收受回扣,但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是否成立受贿罪?这也涉及《刑法》第385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74.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他人基于行贿意思提供,所以应当对受贿人按照犯罪未遂处理。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一方提出要求,对方没有做出相应反应的;受贿人、行贿人就贿赂的提供与接受事宜达成一致 ,不认为有受贿故意,不是受贿。另外,国家工作人员似乎取得了请托人的房屋、汽车等物品,但如果结合有无借用的合理事由、是否实际使用、借用时间的长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2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属于共同犯罪成型的主要因素。仅仅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便利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在单位中的职务便利,证明倾向性职务行为具有单一性 人,应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如果共同犯罪中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盗窃,同案犯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0.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相关法律规定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受贿罪侵犯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犯罪对象为多种利益,既包括财产、财产性利益,也包括非 采用这样的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与腐败现象做斗争的决心是否坚决,只要有决心,剩下的不过是立法技术问题而已。在将来的刑法修订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9.html -
了解详情
277条的妨害公务罪之第2款予以特别规制, 而袭击法官、袭击税务人员的行为则分别由《刑法》第309条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和第202条 ; (7) 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这表明确定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关键在于是否从事公务(作者注) 。 ②较为典型的例子是,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关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9.html -
了解详情
277条的妨害公务罪之第2款予以特别规制, 而袭击法官、袭击税务人员的行为则分别由《刑法》第309条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和第202条 ; (7) 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这表明确定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关键在于是否从事公务(作者注) 。 ②较为典型的例子是,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关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构成贪污罪起诉和判决。二审法院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2 条第2 项规定,认为大悟县教育局人事科属国家机关内设机构 ,无法认定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故意,而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故意,是构成贪污罪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主张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隐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