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观上没有犯意的互相联系,虽然此实行犯对彼实行犯具有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也没有必要承认其为片面的实行犯,只要径直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 门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注释】 [1] 参见[日]曾根威彦:《刑法の重要问题》,成文堂2005年版,第311页。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
恼怒,持刀将被害人刺死,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手段残忍,罪行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被告人在被抓获前向 死刑立即执行就是从轻处罚。 [41] 有关Crosstabs的介绍可参见陈浩:《农民犯罪若干问题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2003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42] 如张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干脆对被告人判处死刑,使法院得以解脱。这正是中国目前在故意杀人罪中大量适用死刑的真实原因之一。 ⑦] 以上两点原因应该是阻碍被害人过错责任上升为法定 、陈洁:《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2003年11月,第24卷。7、崔建华:《论犯罪被害人过错制度的构建》,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123.html -
了解详情
,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不存在行为的可选择性,为无期待可能性。在我国,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的是在行为造成一定损害结果的情况下,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危害结果的发生或由于疏忽大意或由于过于自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可见,犯罪故意、犯罪过失都体现出了期待可能性思想。刑法第16条体现了无期待可能性的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18.html -
了解详情
着手。但是,这种形式的解释没有提供任何实质的标准,导致形成了开始杀人时是故意杀人罪的着手,开始盗窃时是盗窃罪的着手的循环解释,在许多场合使着手或者 大学出版社,2003.19}刘华。票据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20}王明,康瑛,杨克。票据诈骗若干问题研究[A],赵秉志,张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63.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模式来认定?在今天的刑法学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各种回答一般被称为犯罪构成理论、犯罪成立理论或犯罪论体系等。基于本文写作的历史和比较的 类似于主观违法要素、客观不法构成要件要素等。这些普遍概念,是对行为、结果、故意、目的等原始概念的进一步抽象,由此可以推导出这些原始概念,但是若脱离了原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12.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为例外,下面结合大陆刑法与港澳台刑法的规定就犯罪故意和过失作一比较研究。一、犯罪故意(一)关于犯罪故意大陆刑法与港澳台刑法的规定与比较1、大陆刑法没有 属于故意认识的范围对这个问题,学者们颇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肯定说、否定说和折衷说三种不同观点。肯定说认为,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的内容。根据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29.html -
了解详情
与间接故意的划分完全是一种理论层面上的研究。但探究间接故意的价值取向对犯罪故意理论具有积极的作用勿庸置疑。 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分野源于刑法第14条对行为人意志因素 此乃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注:在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上,有的学者认为既包括可能性的,也包含必然性的。如姜伟在《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6.html -
了解详情
,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不存在行为的可选择性,为无期待可能性。在我国,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的是在行为造成一定损害结果的情况下,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危害结果的发生或由于疏忽大意或由于过于自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可见,犯罪故意、犯罪过失都体现出了期待可能性思想。刑法第16条体现了无期待可能性的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4.html -
了解详情
种罪过形态,并具有同一法定刑,这是否会导致立法上的罪刑不相当? 与犯罪过失相比,犯罪故意主观恶性较深,正因如此,刑法典对于其他要件相近,而主观要件不同的犯罪在 研究》1999年第1期,第54页。 (10)金泽刚《若干个罪的罪过性质问题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6月,第10页。 (11)储槐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