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诈骗罪的牵连犯的规定可以说是比较混乱的,那么在实践中如何适用呢?保险诈骗罪是否存在吸收犯呢?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一种观点认为在立法对此没有规定时只能依惯例从一重罪处罚。而有的学者认为从构成牵连犯需具备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要求出发,对为骗取保险金而行贿的行为应当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79.html -
了解详情
3章第4节和第5节分别规定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因此金融市场的秩序是否包括在内尚有争议,但笔者认为,刑法第3章第1节至第7 ,侵犯的是行政机关的财产权,对市场秩序并没有造成直接的损害,因此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另外,合同法在第38条规定: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3.html -
了解详情
的票据。上述两种观点,前者采用狭义概念,后者采用广义概念,争议在于作废票据是否包括过期票据。笔者认为,作废票据指因票据法或者其他规定,而不能使用的票据 为目的,故意更换预留印鉴以使其签发的支票不获支付,就完全符合票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当然,如果行为人因正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代理人更换等变更预留印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20.html -
了解详情
,银行方面作出贷款决定赖以考虑的条件不同,金融风险的着眼点存在差异,所以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必然不同。银行的借贷行为本身就是基于贷款合同的商业 十三条列举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犯罪行为。 笔者认为,在认定借款人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罪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仅证明行为人有欺诈行为、试图影响贷款人达到贷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70.html -
了解详情
,也无论行为人在收受对方财物之前或之后是否采取了欺诈手段,只要收受对方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的,即可构成合同诈骗罪,因为签订合同本身即是行为人行骗的 ,如果行为人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并积极实施欺诈行为诱使对方给付财物的,则有可能构成诈骗犯罪,因为可能对方并不是基于对原合同有效性的信赖而主动按照合同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简称《纪要》),对非法占有为目的已提出明确意见: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 ,等等。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上述任何一种诈骗贷款行为,并且数额较大的,即构成贷款诈骗罪。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对其他方法的理解既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33.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排除在外,如果在主体方面人为地加以限定,缺乏法律依据;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唯一依据是刑法,而不是其他法律。持折衷观点的同志认为,从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大部分同志认为,对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可以按照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理由是:第一,贷款诈骗绝大多数都是单位实施的,严重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0.html -
了解详情
归单位所有。因此,追究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单位构成犯罪为前提。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一般意义上讲,自然人实施盗窃犯罪的 、赠与合同、劳务合同等)进行诈骗的都构成合同诈骗罪。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其标准应当根据合同诈骗罪侵害的客体性质并结合立法目的加以界定。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15.html -
了解详情
网络技术实施的其它犯罪。为此需要明确对行为人最终取得财物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为手段是否属于诈骗行为,重点审查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和被害人的处分行为。 1、行为人欺骗 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如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如果实施数个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4905.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的重要内容。 任何故意或者过失(乃至无过错)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不管其是否触犯刑法,都可谓违反民法,因而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刑法仅将部分值得 ,民事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是一个假问题。 所谓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实际上只能是诈骗罪与不构成诈骗罪的民事欺诈的界限。 于是,问题便在于:以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5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