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该有所区别;刑事诉讼中不同阶段的证明标准应该有所区别;不同对象的证明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该高于民事诉讼的证明 为对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的概括与综合,因为其中既有内心确信的含义,也有排除合理怀疑的含义。 [31]其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6.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的心理状况或身体状况;(4)如果对被害人正确理解对案件有意义的情况的能力和提供供述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确定被害人的心理状态或身体情况;(5)当犯罪 无需较高的鉴定标准,采用ABO血型的鉴定是可以的。即使在侦查阶段为了排查嫌疑对象而进行DNA鉴定,鉴定的标准也不要求太高,如确定的位点为14个以下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009.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该有所区别;刑事诉讼中不同阶段的证明标准应该有所区别;不同对象的证明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该高于民事诉讼的证明 为对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的概括与综合,因为其中既有内心确信的含义,也有排除合理怀疑的含义。 [31]其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9.html -
了解详情
德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乃至于误读都是有道理的。他所强调的是,绝对不能脱离经验的直接显现:如果我们表象一个对象的对象性,一个真实之物的真理性,那么我们就 地预见到了直接性(明证的被给予性)的自相矛盾性和不可靠性,但他并未因此陷入怀疑主义,而是把直接性和间接性作为辩证法的环节统一在历史之中;而现象学家们(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87.html -
了解详情
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很多不再按犯罪处理。此时,行贿人的身份由应被追究对象变成了“污点证人”……众所周知,拿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社会危害性相比较,受贿犯罪的社会 的十分重要的事务时将毫不犹豫地依靠它并所此来行事”。[11]但是排除合理怀疑是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数字公式加以证明的,它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和常识,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70.html -
了解详情
都有“看走眼的”的经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除非有特别的理由,我们往往不会轻易怀疑自己曾经亲身经历的事实。 [12]当然,“新近发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而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请求。因此,在现代诉讼制度中,裁判者的认识对象,并非本意上的“案件事实本身”,而更应该称之为“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或者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49.html -
了解详情
而存在的不利推给受害者。 民事诉讼制度系以固有诉讼事件作为主要的适用对象,而采取当事人有主导权原则。此种制度设计,以当事人间地位——武器的平等为前提。然而在 形容证据优势,将其解释为51%:49%或者75%:25%,将合理怀疑解释成5%至25%之间的怀疑。这样的解释在表面上虽然是精确的,但一旦将其运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8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德国私法“从来没有将法律行为的效力,而总是将法律行为的无效作为规范的对象。”〔39〕私法自治的要求是,行为人一经作出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即已成立 客体化的“复合式”意思表示概念虽造就了私法学术精密的外相,它对于私法推理有多少积极意义却值得怀疑。我们应该承认的毋宁是,由于知识的局限,只有在较为简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34.html -
了解详情
仅就概念世界在形式上有无存在性,而是就它对我们是否发生实际作用而言的,唯名论以“想象的即非实在的”加以否定,存在主义则以对理性的怀疑加以否定,二者的出发点是 的,并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主张一种不偏不倚的解释立场,即试图克服时间鸿沟去解释对象,认为认识者是一种自主的主体,他能成功地从历史的偏见中解脱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6.html -
了解详情
仅就概念世界在形式上有无存在性,而是就它对我们是否发生实际作用而言的,唯名论以“想象的即非实在的”加以否定,存在主义则以对理性的怀疑加以否定,二者的出发点是 的,并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主张一种不偏不倚的解释立场,即试图克服时间鸿沟去解释对象,认为认识者是一种自主的主体,他能成功地从历史的偏见中解脱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