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2010年年会于9月11日至1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部门、实务部门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次年会的主题 一定的举证责任,而被告人则应享有证明权;证明标准则区分不同的层次,有利于被告人的罪轻量刑事实采用优势证据标准,不利于被告人的罪重量刑事实则采严格证明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50.html -
了解详情
收效甚微。造成此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理论上对侦查期间会见权的合理限制研究不够,观念上过分强调会见权的绝对性,致使我们在制度构建上违背了合理限制 犯罪嫌疑人出卖辩护律师,也只能形成犯罪嫌疑人陈述与辩护律师辩解之间的一对一的证明状态,难以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由此形成了刑事会见的秘密性导致的谈话内容的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404.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1}由此可见,对刑事立法的正当性的寻求必然不能脱离社会政策,当人类无法凭借技术手段获得正当性证明的时候,社会的需要就是一个软标准,只是这个软 .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王志祥.危险犯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 {11}薛晓源,刘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428.html -
了解详情
,希望以此深化对证据法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并促进证据法学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上的转变。 【关键词】证明;证明标准;证据 【写作年份】2004年 【正文】 王敏 事实的认识。 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认识案件事实的能力。但是,应当看到,刑事证明中的科学运用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本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6.html -
了解详情
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特点,总结其混合证据模式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分析。同时,研究该混合模式对于当前许多国家的证据规则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即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 证明力时具备更好的专业素质,所以宽泛的准入标准并不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 (二)国际刑事法院案件取证的困难性导致证据收集、出示和质证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09.html -
了解详情
对国家的权力进行合理地划分和配置,从而为制约权力提供前提和条件。人类历史反复证明,权力制约理论是一条永恒的政治规律。[3]作为一条政治规律,国家在管理 诉讼程序的诉讼化程度较高。可见,程序公正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程序优劣的重要判断标准。从目前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结果和各国的法律规定看,人们对程序公正标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3.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的运行规律,大多数西方国家设置了具有阶段性的刑事证明标准。而反观我国刑诉法,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和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完全一致,二者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8]参见陈卫东、郝银钟:《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 [9]参见陈卫东、韩洪兴:《慎防起诉状一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9.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原则、口供是否非法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法庭对口供是否非法的审查方式及对一审确定口供是否非法不服时二审的处理等问题,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庭审中公诉人宣读被告人供述的内容影响裁判者的心证。我国有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指出事实裁判者可以直接参与非法证据的排除过程,如果该证据已经被法官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4.html -
了解详情
,而并非指延长审前羁押期限。 [19]此种情况在现实中相当普遍,在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会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文章在这里隐去公安机关名称和 采取审前羁押的条款已被证明效果不佳,因为他们给用模糊的标准来判断比例性的法官留下了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另外,虽然德国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羁押审查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63.html -
了解详情
,对形成司法主体内心的确信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证明标准及相关问题 (一)证明标准的把握 《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司法解释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7、《刑事庭审制度研究》龙宗智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