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一点,则人身权又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财产权又包括继承权、物权、知识产权、债权。⑥ 与德国民法典不同点之一,是将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笔者赞同王利明 与民事责任法决非是一物二名。从逻辑关系上看,侵权是债产生的原因之一种,其产生的是损害赔偿的义务,而非是责任。这就违反了概念法学关于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07.html -
了解详情
的。”[25] 基于上述背景,来看昭和61年(1986年)的一个对违反加工承担合同中保密义务的生产销售行为请求损害赔偿的案件。原告依靠被告对从国外引进的 ,第139页。 [11] 参见孙鸥著:《商业秘密概述及诉讼保护》,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43页。 [12] 译文参见张玉瑞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34.html -
了解详情
则承认作者、发明创造者在一定时期内有独占使用、制造其知识产品的专有权利。知识产品是公开的,但知识产权是垄断的。西方学者将这一现象解释为社会契约关系,即以 权利(如许可使用合同)。责任规则则允许无权者以客观上确定的代价,按照损害补偿的原则,去取得他人的权利(如侵权损害行为)。凡法定许可使用范围的著作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0.html -
了解详情
。除了在侵权法上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外,美国的反垄断法还从另一个角度对于滥用商业秘密引起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规定。商业秘密是属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 制度(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民事责任制度包括禁止损害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排除妨害请求权。1986年修订的该法增加了对第三者自行刺探商业秘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6.html -
了解详情
完整理论着眼,还具有如下意义,也附带指出来:首先,恢复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格权的内容趋于完整。其次,待全面探讨出整个人格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以后,就形成 就容易、方便得多。(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民法领域,目的、功能各不相同,故它们为聚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0.html -
了解详情
就业促进、劳动安全保障等规定相并列;在《产品质量法》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与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等规定相并列。第二,功能立法。即把 的设置是为了界定这种权利与其它所有私权的利益。对知识产权进行公权的特殊保护是相当必要的,这有助于降低知识产权的排它成本,稳定权利主体对利益的预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8.html -
了解详情
促进、劳动安全保障等规定相并列;在《产品质量法》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与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等规定相并列。第二,功能立法。即把 边界的设置是为了界定这种权利与其它所有私权的利益。对知识产权进行公权的特殊保护是相当必要的,这有助于降低知识产权的排他成本,稳定权利主体对利益的预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3.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的确定、几种具体情况的损害赔偿等3节。其中,与我国民法通则比较,新内容有关于造成死亡对其亲族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关于使用刺激物(包括饮酒 可能对我国更有借鉴意义,而越南民法典的社会主义特色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以下,仅略谈三个问题:(一)如何处理“物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的关系就近代民法的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9.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主要限于财产权,侵权法之所以以损害赔偿为其补救方式,表明其侵害对象一直限于财产权,[13]或者更确切地说,主要限于物权。自18世纪产生了知识产权的概念,[14 作为免责事由,实际上是承认在具有这些免责事由时,行为人是没有过错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严格责任也考虑过错,所以从广义上说严格责任也要以过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损失(即使仅仅是10%),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构成了对该当事人财产的剥夺。对于仍然存在的保护弱者的问题,一种比上述在单个事故中“劫富济贫”更 ;以及(3)未能将公有公共设施因设置与管理的欠缺所导致的损害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之内。[59]7.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民法通则》较早地在法律上提供了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