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45]俞小海:《刑法解释的公众认同》,《现代法学》2010年第3期。 [46]何静:《理性对待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民意》,《中国刑事法杂志》 标准的关系探究》,《政法论丛》2010年第2期。 [80]王晓:《法律论证中的因果关系研究》,《北方法学》2010年第2期。 [81]张静焕:《法律论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8.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故意。 其次,被告人不具有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被告人系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年轻农民,其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决定了行为人不可能预见到被害人系特异体质者 身体表面没有症状。 再次,被告人的伤害行为与被害人的伤害结果之间不构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故意伤害罪中,引发损害后果的原因除了伤害行为外,一般来说还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888.html -
了解详情
的冲突。有人称北大医院教授死亡案中体现了刑法与部门规章的冲突。从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的角度看,笔者对此说法并不赞成。 首先 。2009年7月1日,经过三年七个月的审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医院的诊疗与死者的死亡有因果关系。此后,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截至目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34.html -
了解详情
讨论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事立案标准就已经涉及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定罪问题了。在实务中,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了该立案标准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后 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罪状表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931.html -
了解详情
液迸射而出。案件发生时,人们完全不知道这一原理,法官认为不满足因果关系。其实从认知的角度而言,这更像一个可预见性问题。[41] (二)可预见的前提在于有关 ,施动者比之受动者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人们由朴素的行为伦理得出的结论亦与经济考量相吻合。德国刑法中的过失学说将上述调查了解义务称之为内在的注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502.html -
了解详情
、事业单位的职工。(2)客观方面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必须是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严重事故;而失火罪 ,是区分失火罪与非罪的界限。这类案件情况比较复杂。处理时,首先要查明行为人的行为与失火事件的发生有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次,要查明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147.html -
了解详情
年8月5日第11版。 [5]王利明主编,《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要件》,《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侵权行为篇》。 [6]《中国 的通知》。 [15]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8]《注册会计师法》。 [19]《注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74.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此,人们才觉得只要死了人,没理也得有理(尽管死者与他人的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人们才会觉得受害者M没有脸在这个村子上活下去而去打骂 现象产生的重要途径。所以,一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法律。比如,有些学者提出中国应该在刑法中规定对激愤杀人、大义灭亲、以私力救济代替公力救济等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417.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意义。 2.对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虽然根据《劳动法》和安全生产的法规可以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制裁,甚至可以根据《刑法》对其主要负责人员进行刑事制裁, 事实;三是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是主观上有过错。但这里强调的是在工伤事故中的损害赔偿,有其特殊性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主观过错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2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正是由于三方的集体加害行为,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导致当事人及其身边的相关人士在这漩涡中无法正常生活, 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中明确提出,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