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以便更有效地预防腐败犯罪。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的刑事立法。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对贪污等腐败犯罪行为要予以刑事处罚,对于严重经济犯罪行为, 可能性才变成现实。 唐亚南【注释】 [1]谢望原:《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载《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制》2007年第8册,第46页。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5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 【关键词】:职务犯罪 原因 对策 惩治 预防 职务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职务犯罪严重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的稳固,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权和私利之间进行了非法交易,便是侵犯了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和玷污了职务行为的纯洁性,就构成受贿罪。 3、建议立法机关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50.html -
了解详情
对策两个方面。一、法律对策法律对策,即通过及时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法律漏洞。而这当中最主要的是把立法的重点放在对犯罪的界定尽可能地 、周密化方面,使一切危害社会需要动用的刑罚的行为在刑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对某些后果严重的危害行为设定严厉的刑罚,而对其他类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12.html -
了解详情
。 自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犯罪一直是国家打击的重点,刑事立法是防治经济犯罪的对策之一。但是我国刑事立法除了规定犯某种经济犯罪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应当剥夺 项才有意义,适用前两项则不能罚当其罪。[2]现行资格刑的刑法规定方式的缺陷及其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亟待完善。 二、非刑事法律规定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22.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障碍者(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由于精神障碍意味着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实践中往往是在精神正常者的引诱下实施犯罪的,因而精神障碍降低了行为人 第3项、第4项以及间接因素的第2项、第4项、第6至第9项而言,研究者则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对策。虽然以上因素有些确实很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大小,衡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在法律规定的刑罚幅度内,判处轻重适度的刑罚,避免畸轻畸重,实现罪责刑的相适应。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刑事责任的 官员的经济犯罪案件。 四、完善量刑均衡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和司法解释工作 立法上的均衡量刑,是实现司法量刑均衡的前提。当前在刑事审判实践中,量刑失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14.html -
了解详情
欠薪逃匿问题上动用许多刑事、行政和民事保护的措施,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也为在刑法上全面客观地规制欠薪逃匿行为奠定了立法的社会基础。 三、关于欠薪逃匿罪的立法 规定。 注释: 【1】林友德、周小燕、戴琨美:恶意欠薪逃匿现状、原因及对策,载《知识经济》2009年第2期。 【2】吴俊、李兴文、杨霞:珠三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73.html -
了解详情
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按照通行的观点,对上述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减免刑事责任,是出于这种人只 酒精的作用,犯罪时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但他们仍然需要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从国外的立法条例来看,日本已于1995年删去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53.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对于治理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刑事政策不仅应当在相对静态的刑法条文中促使非犯罪化、轻刑化与非监禁化得以实现,更应当在动态 三种情形;对被取保候审对象在取保期间违反规定可没收保证金的,一般不宜全部没收保证金,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决定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对没有逮捕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97.html -
了解详情
政法和刑法理论,为有关行政违法和行政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预防和打击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提供适当的对策和方法。 行政违法虽有多种意义上的理解, 某种行为究竟是行政违法还是行政犯罪,就要具体分析行为的危害程度是否已经符合刑法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质和量的规定。”(注:张明楷主编:《行政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