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因此认为“在现代民法普遍建立起善意取得与公示公信制度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生存空间几乎丧失殆尽,其交易保护功能已被这些制度抽空。”[24]尽管善意取得制度理论 情况下当债权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才适用无因性原则,明白这样的大前提对于我们讨论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在债权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65.html -
了解详情
好的状况。27我们可以对富勒的话作一个简单的解释:一种赢利的交易应该是这样的:合同约定的价格(期待利益,富勒称为“毛期待利益”)不仅包括当事人 预见的损害。其实,这已经属于“加害给付”的问题了。但是,在英美法系,“加害给付”问题是通过“损害的可预见性”与“损害是否由违约行为自然引起”等方法进行救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60.html -
了解详情
正是始于罗马法的一种理念。这种关于市民社会的价值观念进入文明的范畴并成为人类的一种共识是历经磨难、弥足珍贵的,欧洲也是这样的,从公元五世纪罗马法结束以后,欧洲进入 为主,再把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单方允诺等债的发生原因归并进来,基本上就可成为一篇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侵权行为制度怎么办?还放不放在债篇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8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认定其有无故意或者过失。其中的构成要件部分一般是认为事实层面的问题,而违法性和过错是法律评价层面的问题。这样的一种认定过程与传统概念法学的基本理念 违法,则也不应该承担责任。我们认为,结果不法说更能体现德国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基本精神,更能体现立法原意,同时,由于行为不法说进一步限制了侵权责人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完整性,而且为了侵权法而修改已经颁布的其地位比侵权法还要重要的合同法,可能成本过巨,是学术对现实的强奸。另一个问题是,禁止竞合与允许竞合哪者更具 新的法律出现,否则无过错责任范围是确定的。另外,一般条款本身应该是具有可适用性的,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自然是这样的。但关于无过错责任的概括则未必,对此,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21.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了解了民事责任能力才能正确认识侵权责任能力。目前学说理论上对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涵义之界定,大概可以分为下述五类:第一,民事行为能力包容说(广义民事行为 和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民法通则意见》第161条第1款规定都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而且在一个国家的立法中,可能会体现不止一种理论。当每一种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20.html -
了解详情
讲到从古希腊哲学以来,人们一直就在探寻这种方式,一直到现在的德国、荷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都是这样的。这次在哥伦比亚看到一本书,我以为这个问题就 ,它还在1751年颁布了刑法典,1753年颁布了诉讼法典。从此,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表达-“古代法”,我们开始讽刺了,开始看不起了,觉得它们相当幼稚,“诸法合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00.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性的标准对之进行“截取”。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方面世界的普遍联系使得这样的因果链条会无边无际,从而也就使作这种认定失去价值;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侵权法律 )”的一部分,然后再在事实上因果关系中截取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那么问题是截取的标准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否大到必须把这两个阶段区分开来?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6.html -
了解详情
,它以人性基本假定中发现法律的基本原则。其假定是这样的:基于自然法学派思想家的基本前提,可以推演出适合新社会需要的法律体系。因此《法国民法典》代表 近代法律原则(也即自我决策、处我负责原则),没有考虑到社会成本问题。新制度经济学所揭示的任何生产活动可能存在社会成本.按照在传统法律原则和制度设计下,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07.html -
了解详情
不许讨论草案的细节;[5]第二,它提供了这些基础的内容的报道。例如基础6的内容是这样的:“确定下落不明和死亡推定的特征及其含义时,要保证下落不明者及其继承人的权利 也应看到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3卷在国家杜马拖了好几年才通过的例子,因为该卷涉及继承问题,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各议员都能说上一嘴,结果草案完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