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正确适用该条规定的前提,首先是弄清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所谓举证责任,简言之,即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所依据的事实应承担的以证据 ,当其不能达到证明收入颇丰这一事实的程度时,其做为本证的不利后果收入颇丰之事实不能被认定,遂不能收到使法院对被告欠原告款1000元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38.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那么如何完善当事人陈述制度,减少当事人虚假陈述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每个法律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试通过剖析当事人虚假陈述产生的原因、阐述当事人虚假陈述产生 。诉讼过程中,提供证据前,要将提供伪证的法律后果告知当事人,使他们对自己的伪证行为的违法性及其法律后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敢做虚假陈述。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62.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的行为人都应该尽量地举证,如果举证不力,将会承担较重的法律后果。第十三条 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文书和资料的不负责任的疏忽以及对此采取的恶意行为。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67.html -
了解详情
。 (二)政府的环境行政责任 政府的环境行政责任是指环境保护监管机关及其公务员因违反环境法律规范所赋予的环境保护监管职责而由相关国家行政机关所给予的 解释中关于环境监管渎职罪的追诉标准,包括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标准和人身伤亡后果的标准规定都不尽一致,致使实践中的对公务员环境刑事责任的追究产生矛盾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10.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范围之外,这样,民法对于侵害行为后果及其救济方面就采用了不一致的标准,同样的精神损害因为原因不同而有不同的法律后果。根据这种立场,可以得出的隐含 ,已经超出所有权标的物本身固有的经济价值,其中渗透了权利主体的精神、情感利益及其他无形价值,这为其成为精神损害赔偿对象提供了基础。 与所有权相比,他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14.html -
了解详情
均是确定而具体的,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加以解释;标准性规范的行为模式或法律后果则不是很具体或明确,需要根据特定情况或特定对象加以解释方可适用。可 年版。 [13]关于经济法程序二元结构的具体论述,可参见拙文《经济法程序的二元结构及其非均衡性》,载于《北方法学》2007年第6期。 [14]这主要体现在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质问题做出裁判。言词原则又称言词审判原则,是指法院审理案件特别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诉讼材料的提出和进行辩论,要在法官面前以言词及口语形式进行 强制性措施规定和尚未明确证人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违反这一法定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形成了证人拒绝作证的立法真空。在缺乏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证的情形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9.html -
了解详情
和正确地行使处分权,实施处分行为,或提高他们对自己处分行为所将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认知。这就是人民法院对处分原则的适用进行释明的义务。 [9]具体地说, ,则以终局判决宣告诉讼终止。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 1. 当事人撤诉及其制度完善 以上,通过对美国法和日本法有关撤诉制度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74.html -
了解详情
有明确支持。《证据规定》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和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该 大包大揽的状况,第64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97.html -
了解详情
外部事实,如地震、海啸、海盗、敌人入侵等。若因此而发生债务人给付不能的后果,债务人可以据此免责。罗马法的这一制度为大陆法系各国立法所继承和发展 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 郭洪俊。 艰难情形与不可抗力的区别及其不同法律效果探讨。 《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3] 顾瑞。 论情势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