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认未亲自实施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共谋共同正犯。⑻而且,共同意思主体说作为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根据最终是团体的责任论,这与现代刑法中的个人责任原则是不相容的 值得怀疑。另一种见解则认为,共谋共同正犯这一概念所反映的犯罪形态在我国包括两种具体情形:一是犯罪集团中的组织犯,另一种是一般共同犯罪中仅参与共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92.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特别巨大,但在所有单位组织的盗窃行为中,窃取3万元恐怕只是小数目,如果按自然人标准评价,则可能使几乎所有的单位盗窃中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均被 专属于自然人本人,不能视为其他任何人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不能视为单位(法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即使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刑法中的罪责自负原则同样不能作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42.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某些本来并不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以及犯罪阶段形态中的预备行为,由于刑法分则的特别规定而成为另一犯罪 的实行行为问题自然难以被重视。过失实行行为被关注是新过失论的贡献。新过失论认为,过失犯的本质并不在于行为人的主观过失,而在于行为人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4.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与应用都将不会具有太大意义。 2. 我国犯罪论体系下的组织犯概念。我国刑法虽然并未在刑法总则中将组织犯作为共犯者类型加以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从刑法 一种共犯。[ 5 ]这样一来共同犯罪中的组织、领导行为纳入到共谋共同正犯理论中作为正犯加以解决。虽然判例的处理方法与刑法对共同正犯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冲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9.html -
了解详情
的拟制体,没有思想和意志,也不可能亲自实施任何具有社会意义的法律行为。即使认为单位这一组织体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但单位要实现其意图,必然要通过单位成员这 .刑法学(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 {5}冯军.新刑法中的单位犯罪(C)//高铭暄,赵秉志.刑法论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6.html -
了解详情
。 关于罪数的划分,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大陆法系理论中的行为说、犯意说、法益说、构成要件说所进行的评判存在重大误读,并认为我国在罪数的判断标准上 论主要罪过》,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 [36]参见陈建清:《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5期。 [37]参见付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2.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殊种类。在理论上可将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人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分工为标准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第二类,以作用为标准分为 独立性[18]。随后,有学者提出我国刑法中的教唆只具有独立性的意见,认为教唆犯的教唆行为本身就是独立的犯罪,被教唆人是否实施犯罪,对教唆犯的成立不发生影响。教唆犯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9.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构提出了设想,并对犯罪构成在刑法中的地位进行了反思和重新界定。在该学者所构筑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只有主观罪过和客观行为这两个要件,而犯罪主体、 月海口会议:主要议题均是我国当前刑法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热点课题,诸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刑法协调,我国批准加入人权两公约中的刑法发展,祖国统一方面的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4.html -
了解详情
和不均,在德日现行立法体例下,行为支配论和实质客观说确实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及合理性。但由于行为支配说和实质客观说中的支配和实质都是价值色彩浓厚的概念 的行为。如我国刑法第120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行为人若实施的是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的行为,该行为就不再属于共同犯罪中的组织、领导行为,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9.html -
了解详情
种团体组织,它本身根本不可能是进行犯罪活动的组织,法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因此,当某工厂故意发行了不合规格或劣质产品的 苏维埃国家政权的行为,都是反革命罪,并专门设立了镇压反革命的机构肃反委员会。 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事立法内容就移植了苏联刑法中的反革命罪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