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公诉案件中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向有关部门进行控诉, 的上诉,被害人都有自主决定权。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自诉人与被告人达成和解协议,可以依法撤诉终结该刑事诉讼程序。第(2)类自诉案件中,虽然被害人充当的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059.html -
了解详情
的和解,事实上就可能改变法院已经作出的裁判内容,虽然和解内容由当事人决定,但我们不能忽视检察机关在和解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当检察机关提出和解 行为的惩处应当由刑事侦查机关经过特定的诉讼程序才能做到。民事检察权可能为查处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线索,但那绝不是民事检察权的职责范围。另外,即使法官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32.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和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具体而言,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主体首先是公诉案件中的公诉人和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因为只有他们才应依照法定程序承担证明犯罪 可以适用调解,自诉人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诉,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等。因此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也与民事诉讼类似,都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的检察机关正尝试将刑事和解引入刑事案件的处理之中。刑事和解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得到了广泛认同。 一、刑事和解的内涵 刑事和解,是指通过调停人使受害 检察机关在各个诉讼阶段参与到刑事和解中去的角色都是法律监督者。 最后,绝大多数人认为调停人应当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充当,是因为除了具有确保当事人和解意思自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58.html -
了解详情
言词预审,即双方当事人用言词提供证据并进行口头辩论,法庭根据辩论结果,作出驳回起诉或者移送起诉的决定。(注:参见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可以径行向法院起诉,即所谓的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但是,这种公诉转自诉的方式不尽合理,存在以下问题:(1)以自诉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均能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刑事案件的审理进程,不能不受所附带的民事案件进展情况的影响,如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委托有关部门进行 保险人、雇主、行政部门)等提起。(2)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即民事诉讼与公诉同时向刑事法院(庭)提起,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指自身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有权在刑事诉讼中执行控告职能的当事人;狭义而言,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的当事人。[18]妨害公务罪被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六 公务人员并不是相对于犯罪人的被害人,双方不具有刑事和解的基础,公务人员也不具备收取对方财物的依据。因此,应当对妨害公务案件公务人员及所在单位接受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79.html -
了解详情
自身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有权在刑事诉讼中执行控告职能的当事人;狭义而言,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的当事人。(18) 妨害公务罪被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六 公务人员并不是相对于犯罪人的被害人,双方不具有刑事和解的基础,公务人员也不具备收取对方财物的依据。因此,应当对妨害公务案件公务人员及所在单位接受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71.html -
了解详情
职能的矛盾和斗争,规定和影响了诉讼的向前发展。公诉案件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案件经自诉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予以受理后,审判职能就产生了。 ,有决定性影响;他在宣判前与被告人和解或者撤诉,诉讼即告终止;他对一审判不服而上诉,就导致第二审程序的发生。 因此,自诉人是完全符合刑事诉讼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41.html -
了解详情
重点处置那些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的刑事案件。就此而言,刑事和解所产生的诉讼程序分流,对全面提高诉讼效率势必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但问题是,在刑事和解 )它只能在审判阶段适用;(3)和解模式为两个,即自行和解与法官调解;(4)是否刑事和解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意愿;(5)刑事和解的法律效果是对犯罪人不予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