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处。如果共同犯罪中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盗窃,同案犯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 一定的行为,就按该身份特征定罪(即有特定身份者虽未实施职务行为,但只要具备该身份就可以构成身份犯的)。在此种犯罪下,身份行为人虽有身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7.html -
了解详情
论处。如果共同犯罪中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盗窃,同案犯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 一定的行为,就按该身份特征定罪(即有特定身份者虽未实施职务行为,但只要具备该身份就可以构成身份犯的)。在此种犯罪下,身份行为人虽有身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2.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构成挪用资金罪,后者构成挪用公款罪;若他们各自利用自己的职权共同实施受贿犯罪行为,前者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后者构成受贿罪(即理论上的公务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77.html -
了解详情
差别,那么来比较刑法第163 条第1 款的规定: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是 之便收受贿赂,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利,客观上就存在不能秉公办事的危险性,其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将受到质疑;同时,该行为对没有行贿的公民的平等权实际上产生了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3.html -
了解详情
,也构成妨害公务罪。另一观点认为,应以事后的客观事实进行判断,即使职务行为当时符合实体及程序上的规定,行为人以暴力、威胁进行阻碍,但如果裁判时 危险性,需要法官根据不同犯罪、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实质的判断。例如,要考察行为是否已经接触或者接近犯罪对象,行为人是否已经开始使用犯罪工具,是否开始利用了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1.html -
了解详情
均已有明确规制,修正后的刑法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行为,正如《解读刑法修正案(六) 》一文所述:将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扩大到 直面的现实问题。 笔者赞同并参照部分专家的观点[23 ] ,主张在刑法分则中增设职务受贿罪或业务受贿罪,即在现有受贿罪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之间再设立一个以非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897.html -
了解详情
第385 条普通受贿构罪要件要素。有学者认为, 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与职务上的便利有含义上的重合。[3 ] ( P 41) 从文义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 至于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与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私人关系影响其他国家工作人员非法为职务行为的是否应入罪,如何入罪,显然已是立法上之法网严密的问题,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50.html -
了解详情
谋取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只要求是一种许诺, 不要求有谋取利益的实际行为与结果, 故只要收受了财物并做出了许诺, 就构成受贿罪既遂, 而不是待 非财产犯罪, 以受贿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基础并不妥当 因受贿罪侵害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它损害国家机关的声誉, 妨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而以数额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99.html -
了解详情
遂;因为此时行为人主观上已经具备受贿的故意,客观上也已经有了收取贿赂的行为,受贿犯罪的构成要件已经齐备。另外,必须强调一点,在受贿犯罪的成立上,接受贿赂 人员和公司、企业人员共同犯罪,到底如何定罪,关键是确定财物是作为何种权即职务行为的对价,贿赂的性质如何。因此,第一,国家工作人员和公司、企业人员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1.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吴某乘国有公司改制之机,利用职务便利化公为私,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贪污罪,并对400余万元的总额负责。其中被公司其他成员 变革时期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变相侵害国家财产法益的行为,既不能因其显见的社会危害性而简单地认定犯罪构成要素并不符合的贪污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