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法益的实质危险,而仅为一种抽象危险,故还不属于刑法调整的对象,不属于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不过,一旦行为人违反不真正义务,自陷于无能力状态,就不 或者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而在该状态下实施犯罪的行为。在自陷入无责任能力状态场合,由于行为人在实施对法益具有实质危险的构成要件行为时,并无责任能力,因而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189.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错误;法定符合说;抽象符合说;具体符合说 论刑法上事实认识错误的处断原则 刑法上认识错误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行为人在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牵涉到罪与非罪 只要主观上有犯罪故意,客观上产生了危害社会的事实,即纳入刑法的规制几乎否定了事实认识错误的存在,为了追求处罚和理性而超出构成要件的范围定罪,扩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0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实行行为为标准予以认定,即只有当一个犯罪行为在刑法上被包含于另一个犯罪的实行行为之中时,方足以认定具备牵连关系之客观要素。 关键词 牵连犯 牵连关系 同一个犯罪目的,即数行为统一于同一个犯罪目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犯罪目的,不是指作为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目的,而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数行为所追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4257.html -
了解详情
就没有刑法因果关系可言。这里不是说刑法因果关系是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内容,因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便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6]在量刑上,刑法 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28] 肖中华著:《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84页。 [29] 黎宏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579.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未遂。没有任何人说出售,出租或者播放淫秽物品的行为是走私淫秽物品的实行行为。刑法规定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两种情形:一是没有特定的目的的 以绑架罪论,还应当以绑架既罪遂论。如以绑架未遂论,不仅与立法本意不符,而且必然轻纵实施绑架这一严重犯罪的行为人。有种观点认为,将绑架罪的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385.html -
了解详情
各个事例中, 与被刑法法规规定的行为相应的意识表动就是实行行为, 即实行行为是通过在个别犯罪的构成要件中被用到的, 包含了犯罪结果的动词得以明示 合理, 实则模糊宽泛、难以操作。主观上, 通过受贿着手表现出来且不同于预备阶段的意志, 其特征具体是什么, 折中说并未给出直接答案。客观上, 这种折中说依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39.html -
了解详情
各个事例中, 与被刑法法规规定的行为相应的意识表动就是实行行为, 即实行行为是通过在个别犯罪的构成要件中被用到的, 包含了犯罪结果的动词得以明示 合理, 实则模糊宽泛、难以操作。主观上, 通过受贿着手表现出来且不同于预备阶段的意志, 其特征具体是什么, 折中说并未给出直接答案。客观上, 这种折中说依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653.html -
了解详情
各个事例中, 与被刑法法规规定的行为相应的意识表动就是实行行为, 即实行行为是通过在个别犯罪的构成要件中被用到的, 包含了犯罪结果的动词得以明示 合理, 实则模糊宽泛、难以操作。主观上, 通过受贿着手表现出来且不同于预备阶段的意志, 其特征具体是什么, 折中说并未给出直接答案。客观上, 这种折中说依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136.html -
了解详情
论》一书应世而出,回答了上述问题,对中国刑法教义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反思既有体系:两大犯罪论之批判在中国语境下,要提出实质二阶层的新型犯罪 ,构成要件的发展史表明其不断向违法论、有责论靠近甚至融合,作为“分离命题”逻辑前提的中性、无色的构成要件早已不复存在。三阶层论者坚持的“从事实到价值,从形式到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0578.html -
了解详情
各个事例中, 与被刑法法规规定的行为相应的意识表动就是实行行为, 即实行行为是通过在个别犯罪的构成要件中被用到的, 包含了犯罪结果的动词得以明示 合理, 实则模糊宽泛、难以操作。主观上, 通过受贿着手表现出来且不同于预备阶段的意志, 其特征具体是什么, 折中说并未给出直接答案。客观上, 这种折中说依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0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