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民事行为无效;其次是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可撤销,及合同法第五十 行为”(见佟柔教授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第238页)。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05.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时与成立后、诉讼程序启动时与诉讼进行中效力发生变化,给审判带来一系列问题。合同效力动态变化并非想当然那么简单,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均存在分歧。笔者拟就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 第35-37页。 [10]参见:Contracts Restatement,§13,转引自王卫国:《论合同无效制度》,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1]参见尹田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0.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入必然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之列。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其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 的补充。(三)查明行为人有无实际履约行为。履约能力不能作为衡量行为性质的唯一决定依据和基本出发点。即使行为人客观上有实际履约能力,也还必须进一步查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3.html -
了解详情
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所谓欺诈,就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欺骗对方,目的是 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重大误解合同、显失公平合同,以及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原因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上述情形下,原效力待定合同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589.html -
了解详情
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所谓欺诈,就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欺骗对方,目的是 权 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重大误解合同、显失公平合同,以及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原因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上述情形下,原效力待定合同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80.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价值最大化要件,也就无法最优化分配其资源,故凭欺诈手段诱导的合同不符合福利最大化,如此一来,对受欺诈方的无效权利提供救济也就具有了正当性。 最后,履行 违法;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和欺诈、胁迫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9条,仅在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368.html -
了解详情
为两类:即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和虚假陈述。一方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促裁机构变更 赔偿通常要与实际损害相符,而违约金数额与实际损失并无必然联系,即使在没有损害的情况下也应该支付违约金.对于本案,如果支付补偿性违约金(即9000元)不足以补偿原告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36.html -
了解详情
不法当事人利用邀买证人等手段作出合同成立的伪证。考虑到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防止司法审判机关或仲裁机构将不具备法定书面要件的合同纠纷一概拒之门外,还应当 高或过低,还应赋予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变通的权力,以衡平违约金数额。四、关于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的效果自《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因欺诈而订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55.html -
了解详情
,而信用又常常表现为信息。无论是以欺诈手段签订合同,还是以合同为手段进行欺诈,就受害人一方而言,无非都是由于其关于对方信用的信息不灵、不真造成的。 中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而且围绕着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解释乃至终止,整个交易过程始终贯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54.html -
了解详情